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2017-09-22 15:51:27)
标签:
教育论文西部素质教育班级管理小学 |
传统的班级管理都是以班主任及班级任课教师作为班 级管理的主体,这样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班级
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进,原 有的以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为主体的班级管理模式已难以符
合现阶段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班主任提高自身的素质,实 行多元化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监督管理的方 式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管理模式往往仅维持在一种模式上。在 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多采用的是整体性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发展,也使得教师感觉任务繁重,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与整顿。
(二)班主任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生年纪尚小,“三观”尚不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但目前 很多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认为教育无需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 展,也使教学工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遵循成人的学习模式,适应成人的思维模式,很容 易破坏学生的个性,学生也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逐渐丧 失学习兴趣。
二、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革新方式
(一)根据学生的特异性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缺乏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会存在较多影响学习的因素,小学班主任应结合实 际情况,尽量减少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使 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 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打磨和修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此外,班主任应做好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引领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学生的学习态度管理变成了 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管理对策和管理制度就会相互融合,最终班级管理工作才会有效地落实下去。
(二)改变管理观念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管理中,不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复杂 的关系与矛盾,用自己的真心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感染学生。
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采用鼓励、欣赏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师生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 境中学习。以自身为榜样,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的良性互动。
但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如果一味采用鼓励、欣赏的方式势必会起到反作用。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 题,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而不是过分指责。另外,班主 任应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并没有那么强,对于制定的规则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会遵循。学生在日常 学习生活中会增强自己的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可 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发挥“小团体”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小团体”这一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改善管理模式单一这一缺陷。对于班级“小团体” 班主任不应进行打压,而应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其 起到带动作用,带动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对于“小团体”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需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第一,班主任应学会利用这些“小团体”中的“小 领导”下放自己的权利;第二,班主任应让那些参与多个“小 团体”的学生协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和纽带作用,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对策的浅析,我们 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这 一管理理念,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仅要改变管理理念,更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顺应时代发 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美玲.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3(19):178.
[2] 楚天娇.探究家校互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教师,2016(4):137-139.
[3] 祁明亮.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再研究[J].才智,2015(15):154.
作者简介:冯晓芬(1980—),女,汉族,甘肃平川人。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管理。
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第10期
投稿邮箱:zzs@xbszjy.com
官方网站:www.xbszjy.com
微信公众号:xbszjy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管理模式单一
小学班主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采用监督管理的方 式来督促学生学习,其管理模式往往仅维持在一种模式上。在 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多采用的是整体性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这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有效发展,也使得教师感觉任务繁重,无法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与整顿。
(二)班主任管理观念落后
小学生年纪尚小,“三观”尚不成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因材施教,针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但目前 很多小学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认为教育无需以学生为主体,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发 展,也使教学工作跟不上教学改革的步伐。如果教师一味地让学生遵循成人的学习模式,适应成人的思维模式,很容 易破坏学生的个性,学生也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逐渐丧 失学习兴趣。
二、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革新方式
(一)根据学生的特异性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计划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缺乏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和自律能力,因此会存在较多影响学习的因素,小学班主任应结合实 际情况,尽量减少影响学生的不可控因素。班主任应深入了解小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关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 习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从而使 班级管理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例如,班主任在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 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对规章制度进行打磨和修改,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使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
此外,班主任应做好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引领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学生的学习态度管理变成了 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管理对策和管理制度就会相互融合,最终班级管理工作才会有效地落实下去。
(二)改变管理观念
小学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管理中,不仅要扮演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协调工作,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复杂 的关系与矛盾,用自己的真心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感染学生。
例如,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采用鼓励、欣赏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互动,增进师生友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 境中学习。以自身为榜样,在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的良性互动。
但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如果一味采用鼓励、欣赏的方式势必会起到反作用。班主任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 题,对学生的学习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时,及时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而不是过分指责。另外,班主 任应与学生建立一种规则,小学生的叛逆心理并没有那么强,对于制定的规则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会遵循。学生在日常 学习生活中会增强自己的班级荣誉感和自信心,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如此不仅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规范行为,还可 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为班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发挥“小团体”的作用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小团体”这一力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从而改善管理模式单一这一缺陷。对于班级“小团体” 班主任不应进行打压,而应对这些“小团体”加以引导,让其 起到带动作用,带动班级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对于“小团体”的思想工作,班主任需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第一,班主任应学会利用这些“小团体”中的“小 领导”下放自己的权利;第二,班主任应让那些参与多个“小 团体”的学生协助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和纽带作用,提高班级凝聚力。
三、结语
通过以上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对策的浅析,我们 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以人为本”这 一管理理念,教师在管理班级时不仅要改变管理理念,更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顺应时代发 展,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美玲.新时期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13(19):178.
[2] 楚天娇.探究家校互动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教师,2016(4):137-139.
[3] 祁明亮.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再研究[J].才智,2015(15):154.
作者简介:冯晓芬(1980—),女,汉族,甘肃平川人。研究方向:小学班主任管理。
本文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第10期
投稿邮箱:zzs@xbszjy.com
官方网站:www.xbszjy.com
微信公众号:xbszjy
前一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悖论及其突破
后一篇: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