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素质教育之核心素养

(2017-08-30 10:50:09)
标签:

西部素质教育

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育人模式。同时,也进一步升华了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为有效培养具备各种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性人才奠定了基础。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中国教育、育人理念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表现,标志着国内教育方向从对知识、技能的关注转移到对‘人本’的关注。”那么,如何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践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的来源

 

“核心素养”一词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此时并未在项目名称中直接使用“核心素养”一词。2002年3月,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发布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了“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

 

2006 年12 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 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标志着8项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0年的报告《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Key Competences 一词出现了381次,真成为了“关键词”。

 

而在我国,2014 年3 月30 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 “核心素养”的概念,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国家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由此,核心素养一词开始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2013年5月,受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委托,由北京师范 大学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共同承担“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究”项目,制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 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如图1所示。所谓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http://s3/mw690/0066m5HKzy7dQ8sXknE72&690

图1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


(一)核心素养在课程教学方面的价值


在某种程度上,核心素养就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其在课程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首先,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各学科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机会和评价上的深度融合提供了目标依据。传统的各门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与总的教学目标相分离,各自成为独立的部分,而未有效融合;而核心素养的提出,则使得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与总的教学目标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核心素养促使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因此,教学模式必须要改革和创新。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的高要求。在核心素养的普及和践行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从问题出发,强调基于问题或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通过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来获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中,进行知识的碰撞,探索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二)核心素养在学生未来发展方面的价值


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在学生未来发展方面的重要价值。首先,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无法达到如此高度。为此,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其次,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和文化基础,这三大框架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校园活动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品格,让学生在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发展个性,陶冶情操,感悟人生,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核心素养的践行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褚宏启指出: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教育来形成与发展,这些素养既表现出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因此,为了更好地把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就需要把这些素养细化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多方面入手,稳步推进。


(一)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作为践行核心素养的重要参与者,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践行,组织开展关于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训活动,有效提升教师对于核心素养的认识。可以组织全国范围内的名师开展聚焦核心素养的研讨活动,能够与专家教授、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参与其中的名师可以互相交流、沟通,发表自己对于核心素养的见解,取长补短。经历了理论学习、交流 互动等系统培训,能够使教师的思想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为充分理解和践行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比 如,2017年6月,吉林辽源市西安区就举办了提升“核心素养”的培训班,该培训班以“回归本色、让核心素养落地”为主题,吸引了西安区各小学校长、校领导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共300余人。通过培训,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解读核心素养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对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变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


核心素养的践行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息息相关。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为此,教师需要有效改变教学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 作、思维转化、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开放性的练习会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概括程度,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具备了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生活现象。

 

另外,为了进一步促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我们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挖掘优生潜能,点燃“学困生”学习的欲望,以强带弱,共同进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使其能够享受成功的喜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三)积极开拓第二课堂,践行核心素养

 

第二课堂的开展对于践行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第二课堂的主旨在于“活动育人,塑造灵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教育者更不能忽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比如,社团、文艺大赛,以及结合我国传统节日开展的活动等。学校可组织成立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科技制作等社团兴趣小组,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学校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学校还可以带领学 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乐观、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体验,进而为学生未来 的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兴趣、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感悟人生。

 

(四)立德树人,氤氲人文情怀

 

核心素养践行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促进其成长为身心健康、能力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学校需要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加强对学生的赏识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以多种形式的思想 教育和精神引领学生的发展。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为 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德育教育。比如,可开展“传统文化节”主题活动,学生亲自动手搜 集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规划,制作出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宣传册,并展示相关的传 统文化表演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会团结 合作,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国家。

 

三、结语

 

核心素养的践行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而且,从知识本位转向核心素养本位,绝不是从知识教学效率不高、知识获得不多到知识教学效率提高、知识日益增多的简单转变,而是课程改革的质的深化与升华。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刻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其次,各方面的力量要以此为根本方向和理念引导,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践行;最后,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进而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从而使自己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编辑/卢莎,刘文萍

 

文章来源于《西部素质教育》期刊2017年第15期

 

投稿邮箱:zzs@xbszjy.com
官方网站:www.xbszjy.com
微信公众号:xbszj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