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2016-08-06 15:58:09)
标签:
教学教育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西部素质教育 |
一、学习倦怠的原因分析
不同学生产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不同,主要有学习兴趣缺失、自我效能感低、课业压力大、气质类型等因素。
(一)学习兴趣缺失
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在旁观年纪必须防止被动状态,必须尽可能建立在唤起对所要学习的东西的兴趣的基础上,它的表现必须保持广泛性和多样性。学生对知识本身感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兴趣缺失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漠不关心,学习意志易受外界因素动摇,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二)自我效能感低
根据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可知,学习自我效能感就是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观判断。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学习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关系到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或遇到学习困难时,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待学习的行为方式。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非常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
(三)课业压力大
学习科目偏多、学习任务偏难等课业压力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为了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分数,把大量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完全吸收并全部内化,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这就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倦怠。
(四)气质类型
人的气质是有明显差异的。根据格林的气质学说,他将人的气质分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其中具有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的人往往粗枝大叶、浮躁,情绪易产生也易消失。中学生也是如此,面对学习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比情绪沉着稳定的学生学习倦怠程度高。
二、预防学习倦怠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要重视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结合辅助工具精心备课,以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呈现知识,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自我效能感
提高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更多地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失败中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获得自信,正确评价自己。另一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教学内容给予学生适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挑战自己的同时,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自我效能感。
(三)因材施教
王阳明曾在《传习录》中指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用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4]。”由此可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区别地进行教育,切勿揠苗助长。让学生在能力范围之内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地面对学习,并尽量避免学习倦怠。
(四)健全学生人格
尽管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是人格的先天基础,但后天的引导与积极训练也能弥补先天性格的缺陷。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正确的归因方法以及坚定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等。同时,教师也要重视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寻找榜样、树立目标,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预防学习倦怠的发生。
三、结语
现有的中学生学习倦怠研究多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着手,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本研究从导致学习倦怠的内、外因开始,从教师教学方面寻求解决措施。然而,本研究也是不全面的,就学生自身而言,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总之,导致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有很多,预防和解决学习倦怠现象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配合。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官方网站:http://www.xbszjy.com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微信公众号:xbszjy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投稿邮箱:zzs@xbszjy.com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官方微博:weibo.com/xbszjy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