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2016-07-04 16:06:37)
标签:
教学教学经验教育教育经验西部素质教育 |
作为语言交际工具,英语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提供了基础,发挥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如何通过英语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国际视野的培养出发展开论述。
一、进行国际视野培养需先筑牢民族文化根基
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对这个阶段的学生进行国际视野培养,需要在筑牢民族文化根基的前提下进行,绝不能以抛弃或忽视自己本民族优秀文化为代价。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渗透,引导学生养成从小关心祖国历史文化的习惯,从而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本民族文化。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愈加突出,并受到重视。新编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大量有关民族文化的话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一定的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背景。比如:在学习“How to make a kite”一课时,笔者购买了一些制作风筝的原材料,通过英语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其英语听力水平。又如,在学习“Chopsticks”和“A knifeand fork”时,笔者通过英语讲解,让学生了解我国筷子的使用大约有3000 年的历史,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同时深入讲解筷子尺寸所代表的内涵,即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同时,筷子之所以是一双,蕴含着我国的阴阳哲学思想,即一中含二,合二为一。通过教学,学生从小就学会突破固化的学习范式,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民族的优秀思想和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和审美意识。因此,小学阶段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尤其要注意筑牢民族文化根基,使其成为优秀的“国家人”。
二、开阔小学生的国际视野
在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扮演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角色,其工作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性,通过更多的文化交流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1]。英语为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了平台和桥梁,也因此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新编小学英语教材中同样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如在“We sit around tables”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一些事例,讲述了英国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比如早晨到校需要唱歌,上课要围成一圈。这些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中蕴含有丰富的内涵和诸多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英语这门语言,去学习和了解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历史、风土人情以及传统习俗等。比如在教材中多次提到圣诞节,从英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有必要通过文化层面来了解这一重要的西方节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视野的拓展,大多数人对这个节日并不陌生,尤其是年轻人。但小学生要深入了解这个节日,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圣诞节之所以选择12 月24 日的晚上,因为那是耶稣降临世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全家人相聚,共进圣诞晚餐。
三、提高小学生适应国际化的能力
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证明,仅仅依靠学校配备的英语教材,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需求。因此,一线英语教师需要深入挖掘和开展一些语言类课外活动,如英语角。随着笔者所在县区旅游品牌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外游客慕名而来,这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语环境,有意识的与外国游客进行直接交流,可以更直接地了解这些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文化。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通过运用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交流沟通,英语口语能力和合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对国外文化也有所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笔者认为国际视野的开拓需要具有“开眼看世界”的教师。只有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学生。因此,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把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使学生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大背景下,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培养具备协调合作能力的学生作为教育目标。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微信公众号:xbszjy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投稿邮箱:zzs@xbszjy.com
《西部素质教育》杂志社官方微博:weibo.com/xbszjy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