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惨胜——记《夺取南极的斗争》

标签:
转载 |
“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
茨威格如是说,然而我也正是败在茨威格的阵下,才尝试着接近那一个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为12个历史人物作传,我先读了倒数第二篇《夺取南极的斗争》,是斯科特的传记。之所以选择这一篇,大概是因为学地理温习地图时,一看到南极点的“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内心就突然涌动出一种莫名的敬意——一个在地球的最南方,由两个人的名字共同命名的考察站。而且,斯科特的故事我也差不多知道个大概。只是不曾料想,这个故事在茨威格的笔下竟生出那么多的悲壮与叹息。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最伟大的悲剧,一个作家只是有时候去创作它们,而生活创作的悲剧却要多至一千倍。
1910年6月1日,英国。
斯科特带着探险队启程,与北半球温暖的阳光告别,因为与之对应的南半球极地地区,将是无尽的极夜。他们将要和挪威人争夺南极点——亘古以来,人类从未到过的地方。其实我在想,南极作为整个地球共享的资源,为什么在各个国家中非要分一个先来后到呢?不过那也正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要求划分殖民地的时候,倘若日不落帝国的旗子第一个飘扬在南极上空,对于日渐衰败的英国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吧。怀揣如此荣耀的梦想上路,他们的心满足了。但茨威格提示道,这一别温暖的太阳就是好几年,有些人也许是永别了。和煦的阳光仿佛也染上了残忍的颜色,为这支探险队的悲剧埋下伏笔。
初到南极时正值南半球的下半年,极地地平线上太阳仅仅露脸一小时,惨淡一笑却能让探险队的人欢欣好一阵子,仿佛透过漫漫长夜看到了拂晓的希望。我觉得这是他们探险为数不多的轻松日子。为等待下一个夏半年的到来,他们在小木屋中做着各自的研究,还办了一份叫《南极时报》的小报,报上刊载的快乐内容才不是那些非同寻常的事,不是极光,不是寒冷。相反,为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带去的某只西伯利亚矮种马摔了一跤抑或是一只鲸鱼浮出了水面。可是悲剧的阴影笼罩着这一段欢快的生活,以后队员的罹难只能使这一段的欢欣变得凝重。
在这冰冷荒凉的极地,除了肆虐的暴风与蚀骨的寒冷之外,考验斯科特一行的还有阿蒙森的队伍。战胜了自然却输给了人,怕是他们最不愿面对的事实。然而这个可怕的事实却慢慢被验证出来。探险小组带来的消息使全队的人寂静无声——他们发现了阿蒙森的营地痕迹,斯科特经过反反复复地测量估算,最终得出一个让他们心寒的结论:阿蒙森的营地比自己的营地距极点近了将近110公里。
“为了祖国的荣誉,振作起来!”斯科特在日记中写到。虽然他在日记中提到阿蒙森仅仅一次,但这个人的影子却无时无刻不在催促每个队员的心。
1911年11月1日,向南极点出发。
随行的有30人,接着剩下20人,最后确定下来向南极点发起总攻的只有5人,其余的人返程,在沿途的贮藏点为这五个人留下必要的燃料和食品。机动雪橇已经坏掉,矮种马生了病,毕竟,这是生活在北半球西伯利亚的生灵。最后一次告别,5人继续向南走,其余人向北走返回。“他们互相又握了一次手,用男性的坚强隐藏起自己感情的激动……他们不时从两个方向转过身来,为了最后看一眼自己活着的朋友。”茨威格这样写道。他每次写到这些队员的隐忍和默不作声时,我总感到一种发不出声的痛,随同他们内心极度的痛苦与恐惧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只在脸上留下棱角分明的坚强。
距离极点只有150公里!距离极点只有137公里!只要再走94公里就到极点了!只要再走70公里就到目的地了!只剩下50公里了!斯科特日记中的一个个数字逐渐点燃了队员们内心的期盼,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插上祖国的旗帜,完成之前人类从未企及的任务!
1911年1月16日,“情绪振奋”,斯科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可是,也正是在这一天,他们的心复又被乌云笼罩。前方不明的黑色物体似乎在昭示着阿蒙森的队伍已经先于他们经过这里。“就像鲁滨逊在荒岛上刚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把它看作是自己的脚印一样”,他们安慰自己那不过是一道裂缝,抑或是某种东西投下的影子。可这只是徒劳啊,心中那个“阿蒙森走在我们前面”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沿途,他们又发现了宿营的痕迹。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而他们正是人类到达极点的第二批人。一切努力成了白费劲,历尽千辛万苦显得非常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茨威格写道。
“历尽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无穷的痛苦烦恼——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剩下的日子里,他们拖着自己沉重的步子迈向极点。真正到达极点时,一切已不再耀眼。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读到这一句时,我感到斯科特的心猛烈收缩成一块坚硬冰冷的冰渣子,本就荒凉寒冷的雪原倍增凉意——怀着这样冰冷的心,如何能走出这冰天雪地呢?
当然,在极点,他们看到了挪威的旗子已经插在堡垒上猎猎作响。除了旗子,还有一封信留给他们。他们将要把这封信转交给挪威的皇室。斯科特的队伍,作为第二批到达极点的人,将作为阿蒙森一行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见证人!最热烈的追求成了最冷酷无情的职责,而斯科特,必须完成!
“回去的路使我感到非常可怕。”斯科特在日记中写道。
他们必须按照来时的脚印走回去,可那一年的南极,天气极冷,大雪无情地掩盖了一些生命的足迹。他们不断地走错路,找到贮藏点,吃到一点点含热量的食物,再走错路,浪费掉身体内仅有的热量,踉踉跄跄地寻到下一个贮藏点,再可怕地发现食物和燃料少得可怜。
暴风雪来了,极夜也铺天盖地而来。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拖着16公斤重的岩石样本行进,最强壮的埃文斯摔了一跤,精神失常,体力不济,最终永远地倒在剩下四人的身后。
最让人无言的是奥茨,他的脚趾已经冻掉了。为了不拖队伍的后腿,终于有一天,他请求把自己留在睡袋里,把自己的命运同队员的命运隔开。另外,他还找威尔逊要了吗啡,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结束自己。队员们,没有同意。
直到某天早晨,奥茨说自己去帐篷外走一走。谁都知道外面的暴风雪在呼啸,这样的天气呆在外头会是什么后果。可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甚至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向奥茨告别。奥茨拖着步子走入风雪中,再也没有回来。
看到这里,我在想,为什么大家没有和往常以往挽留奥茨呢?为什么连说一句告别的勇气都没有?难道是在心里默默接受一个包袱的甩开?我为我最后一个问题而羞愧。如果队员们想早点抛弃奥茨,那么当初就会选择同意把奥茨留在睡袋里。他们一定了解奥茨心里的愧疚,奥茨主动选择死亡,也算是以自己的方式帮助队员延续生命,不然,他就什么也无法为这支队伍做了!那样无能、毫无尊严的死去怎么能算是一个海军军士甘愿的结局?
他们再次以男性的坚强隐藏自己感情的激动,用无言向奥茨表示敬意。
1911年3月21日,离下一个储藏点还有20公里,但是燃料和食物已经告罄。冻死还是饿死?终于,坚守了八天之后,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安静入眠,一次再也不会醒来的入眠。
六个月后,又是一个夏半年的来临。原先返回的队员们找到了睡袋中的他们。
斯科特还保持着写信的姿势,另一只手如亲兄弟般挽住威尔逊。
是的,在最后的日子里,他给他所爱的许多活着的人写了书信。“信中却丝毫没有缠绵悱恻的情意,仿佛信中也渗透着那没有生命的天空不清澈的空气。”
“关于这次远征的一切,我能告诉你什么呢?它比舒舒服服地坐在家里不知道要好多少!”他对妻子说。
除此之外,他还给自己队员的遗属们写信,为他们的英勇作证。
最后一封信是写给祖国的,列举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呼吁所有的英国人不要抛弃他的遗属。“看在上帝面上,务请照顾我们的家人!”以下便是几张空白的信纸。看到这里,我心中的画面也停滞了,停留在斯科特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笔从冻僵的指尖滑落。
“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他在最后的一篇日记中写道。随后,又悲伤、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孀。”
“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斯科特本就平凡。和千千万万个英国士兵一样,冷峻刚毅,没有迹象表明他是一位英雄。这恰巧印证了以上茨威格的说法,在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中突然闪耀出一颗明星。
读完《夺取南极的斗争》,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是南极满目的荒凉与一望无际的冰雪,那些前人从未嗅过的、干冷的空气。太寂寞了,太孤独了。以至于茨威格每次写到斯科特一行的沉默,一写到斯特克一行人以男性的坚强隐藏自己感情的激动,就越发感觉到他们内心的垂死挣扎。到达南极点后的返程不是凯旋,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肉体而生存。太冷,太冷。担心第二批到达南极点的人注定被人们遗忘,努力白费了不算什么,更让人难过的是无法和家人分享每天升起的太阳。
读者的心是冷的,斯科特的心却暖和着。看完这些英雄的故事,也许我们最终并不需要探索挖掘他们的精神,不需要说教式地挂在嘴头:“我要学习斯科特坚忍不拔的毅力和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只需记得并充满敬意。当平凡的人们回望历史时,不由得惊觉有如此一颗星星闪耀在夜空中,它清冷的光辉将洒在每个有着同样斗志的人的心头。
每个时代的人们有自己的方式创造历史,改变生活。有人说新海诚像宫崎骏,他自己却反驳:“我不会像宫崎骏的作品那样,每天都要去冒险去打仗,去拯救世界。生活中,就是在便利店买东西,或者挤列车时不小心跟旁边的人有几句口角,虽然只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们内心跟战争发生或拯救世界时有一样的心情起伏。”
我们可能正是茨威格所说的历史中慢慢悠悠的环节,但在平凡生活中,我们内心中的起起伏伏却在随时催生着一颗新星的闪耀。
http://s12/mw690/5155321dgx6BxKxgRyrbb&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