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区级课题中期报告
(2019-05-22 14:00:06)
标签:
学前教育 |
基于STEAM理念的幼儿科学活动研究
中
针对STEM理念的幼儿科学活动研究2018年11月-2019年5月的科学理论学习与现场观摩科学教育活动,对STEM理念应用于课改中有如下总结:
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的缩写。S= Science(科学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T= Technology(技术是有关“做什么”“怎样做”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应的工具和产品)、E= Engineering (工程是运用技术进行设计,解决问题、制作产品的过程)、A=Art(人文、伦理、创意、艺术表现)M= Mathematics(数学是对数量形的关系的研究,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工具)。
STEAM教育是一种基于活动、项目实践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实践证明:STEAM教育应用于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能力、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而且,有研究指出:最好的对STEAM领域产生兴趣和身份意识的年级是在幼儿园和小学。 有效的STEAM教育应从低年级开始。
一、 科学教育的含义
1.儿童要有一个感兴趣的真实的经验情境。
2.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一个促使儿童思考的问题。
3.调动已有经验,从事必要的观察。
4.儿童产生解决问题的种种设想。
5.儿童把思维的结果运用于实践,检验这种方法的可靠性。
二、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线索
小班幼儿的科学探究不是问题驱使的,而是情境驱使的。常常是感知观察和无目的的摆弄,也就是随机性探究。例如不倒翁的有趣现象,仅限于乐此不疲的摆弄科学玩具来满足自己的科学探索。观察只能对外特征,且孤立、表面。又例如当两名幼儿拿着苹果,一个幼儿是红色的、一个幼儿是绿色的,仅仅能归纳为“他是绿色的,我是红色的”。而不会总结为“我们两个的苹果颜色不同”。
中班幼儿在科学探索存在的问题明显少了。且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指南》中指出“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如在“好玩的磁铁”中能主动尝试磁铁还可以吸住什么?并能带着问题寻找答案,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中班幼儿主、客观界限不清,需要探究过程才能满足好奇心。
大班幼儿开始具有初步的科学思维,即明确证据对于解释的重要性,开始会运用自己的发现去论证自己的结论。并且提出的问题具有真正的指向性。问题得到了真正的解决,好奇心才会得到充分的满足。例如菜地里的豆角熟了,把里面的豆子拿出来重新种到地里,会不会还能结出新的豆角?这就需要幼儿自己论证自己的问题与猜想。
二、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
1.观察实验能力
观察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点,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颗观察并不是简单的通过眼睛看这种单一的活动,它是视、听、嗅等感官综合的活动,并且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能力的培养。
2.表达交流能力
观察的结果、实验的结果用语言、符号的记录,为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做准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都要凭借语言,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信息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又通过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更为清晰,而且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3.科学思维能力
4.设计制作能力
科学是获得知识、获得发现的一个过程,而技术是一个制造产品和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所以它不是发现,是发明,因为它们紧密联系。科学制作活动是以真实的科学为基础,通过实验性的步骤,逐渐让幼儿获得对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