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估算与精确计算》案例分析
(2019-02-02 14:05:48)
标签:
教育教学 |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估算与精确计算》案例分析
西安市高陵区城关小学
修订后的人教版教材将估算内容从计算中移出来,改为解决问题教学的内容之一。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教学,既体现了估算的最主要的作用,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意识和能力。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例4中,突出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收银员应收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用精确计算;解决“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的问题用估算就可以了。
例4
销售清单
产品名称 |
护眼灯 |
学习机
|
空调扇 |
产品价格 |
166元 |
225元
|
558元
|
您买这三种商品,一共收……
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呢?
(1)小红的爸爸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才够?
(2)收银员应收多少钱?
阅读与理解
问题是什么?
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分析与解答
大约准备多少钱才够,不用精确计算,取它们的近似数算一算就行。
170+230+560
=400+560
=960(元)
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
166+225+558=949(元)
回顾与反思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再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答:
(1)例4,侧重于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让学生体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计算策略。小红的爸爸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只要有个大致的估计结果就可以了,而收银员收钱需要精确地计算出结果。
(2)在“分析与解答”环节,通过两名学生的讨论,给出了解决两个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明晰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得出相应的计算策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出现了三个数连加的竖式,如果数据再大一些,就会出现“满二十向前一位进2”的情况。
(3)“回顾与反思”的落脚点不是仅仅关注做对了没有,而是要让学生初步体会到精算和估算各自适用的问题情境,懂得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解决的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让学生体会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只需要估算,没有必要精算。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估算与精算的区别和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难度。教材选择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从不同人物角色的需要出发引出相关联的两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里,充分展开讨论,体会要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计算策略的必要性。例如,教学例4时,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角色提出问题;也可只呈现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充分体会如何根据需要选择计算策略。
(2)加强对估算策略的指导。
有的学生也可能把558看作600,225和166不超过400,估出准备1000元一定够了,也应给予肯定。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估得的结果960元或1000元,一定够了呢”,从而让他们初步感受到解决像这样的问题“往大估”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