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文】浅析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20-03-29 15:06:33)

千江有水千江月 入情入理入生心

—浅析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延职创新实验小学  郝彩玲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品味语言,总之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所以,只要抓住朗读教学才能让语文教学事半功倍。本文将立足于课标,从小学生朗读自身的特点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入手去研究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朗读能力   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  

目录:

1、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2、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

3、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4、结语

5、参考文献

   新课标中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阅读体验分析来代替学生自己体验感受。朗读教学个性化的实现是阅读教学个性化实现的前提。”换言之,朗读要实现个性化必须摒弃矫揉造,同时投入充沛的感情。这也是我们阅读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所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从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目前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是问题的关键。

   一、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1、 有助于学生成为真正的朗读者

特级教师王菘舟教授对朗读概念的理解笔者较为认同,他说:“朗读不仅仅是出声的读出文本,朗读更是读者的表达和创作,是深入读者内心的情感流露,是读者对生命的探索和领悟。” [1] 特别强调朗读应从“为读而读”走向“为人而读”。朗读最重要服务于朗读者,是目的是提高朗读者的语文素质,简言之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审美的朗读主题——朗读者。

教育专家张其志先生也曾指出“小学阶段的思维发展是很明显的,从低年级的具体形象思维,经过中年级的过渡,到高年级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 [2] 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借助朗读教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2、有助于学生培养形象思维

  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受课文内容,通过大声的朗读,老师的范读,使课文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可感的形象。低年级的文章都是生动活泼,运用大量的比喻和拟人,使所描绘的事物形象生动,绘声绘色,活泼可爱。例如儿童的绘本故事,儿童诗歌语言,只有通过生动有情感的朗读才能打开学生的想象力,促成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到了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开始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形象化的语文,开始概括文中思想,拓宽想象的空间。“学生在朗读中可以将文中的语言文字吸收,再通过内部想象加工,开拓学生的思维,在朗读中可以将文中的语言文字吸收,再通过内部想象加工,形成学生深切的形象感受。” [3] 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力的形成。

   3、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导致他们并不能直接理解复杂的情感体验,但是通过朗读可以培养他们的移情性理解,同时不同形式的读能够调动学生情感要素的投入,将学生带入文本架构的情境中,从而更好的感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境,促进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形成自己的理解,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

情感的升华奠定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通过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直接经验的感情熏陶,情感的共鸣,达成意志能力的形成。声情并茂的朗读,甚至情到深处的自然落泪,爱憎分明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将这种体验升华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二、 小学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教师虽然越来越重视朗读教学,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往往教不得法,而且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目标普遍不明确,但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和小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都指向他们需要老师不断的引导和培养清晰的目标意识,这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弥足轻重,现实的朗读教学普遍现状是朗读目标的导向并不是很明显。

   2.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不具体

  在朗读教学的授课,听课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包括自己在内很多老师对孩子们的朗读是一点而过,面对达不到效果时,就赶快找下一位同学来读,很少停下了帮助前一个学生读出想要的效果。同时老师的范读也是朗读指导必不可少的部分,范读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可代替的效果,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但是一线教师,包括师范生出身的老师,在关于朗读有关的专业知识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受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影响了对孩子们朗读教学的正确,系统的指导。同时,新课标上只是指出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朗读教学的具体指导,很多时候教师只能靠自己琢磨。

       3.  教师朗读方法的指导的单调性

  在一线教学的实践中,教师采用的方法通常齐读、自由读,个别读,而对于师生合作读,表演读,配乐读,分享读是罕见的。低年级的师生比较习惯于开火车读,但这样的朗读方法容易流于形式,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老师更多倾向通过朗读来完成学习任务,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再追求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客观原因是一线教师面对有限的上课时间,而且要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多种形式的朗读,所以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与激烈的升学压力他们往往采取直接放弃。现在朗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更多的只是熟悉课文内容或者背诵课文的有效方法。

      三、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1.明确“为人而读”的根本目标  

 从“为读而读”到“为人而读”重在要把朗读教学转化为人的朗读教学。新课标中强调的朗读要求是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朗读,摒弃矫揉造作,而是强调在提倡建立在学生自己生命意识,体验或者理解的基础上,是具有个性的在创作活动。

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具模仿力和语感力的阶段。他们也比任何时候都具有向师性,孩子们也非常崇拜老师。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己一定要对朗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且要善于朗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丰富自身的诗词积累量,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在于激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具模仿力和语感力的阶段。他们也比任何时候都具有向师性,孩子们也非常崇拜老师。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己一定要对朗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且要善于朗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丰富自身的诗词积累量,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接下来便是尽心设计朗读课的方案:比如:根据我们会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配乐朗诵,组织班级诗词大会,古今中文诗歌散文分享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角,至少做一次朗读的主角。在班级里选出朗读达人,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视频播放形式和班上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作品。通过组织一系列朗读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朗读热情。进而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

   2.精心设计朗读方案激发兴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在于激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具模仿力和语感力的阶段。他们也比任何时候都具有向师性,孩子们也非常崇拜老师。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己一定要对朗读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且要善于朗读。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丰富自身的诗词积累量,拥有较高的文学素养。接下来便是尽心设计朗读课的方案:比如:根据我们会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进行配乐朗诵,组织班级诗词大会,古今中文诗歌散文分享会,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主角,至少做一次朗读的主角。在班级里选出朗读达人,利用假期时间通过视频播放形式和班上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朗读作品。通过组织一系列朗读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孩子们的朗读热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之后,最重要的则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古人虽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但我认为自读自悟的方法或许对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孩子,极具语言天赋的孩子而言效果是显著的缺不一定适合大部分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在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朗读教学或者是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动脑筋去细心咀嚼课文中的文字,用心比较,揣摩作者的结构安排,用词特点。引导他们去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

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感悟、领悟后再次朗读,联系自己的认识去谈见解,感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朗读的不只是正确、流利,却毫无感情,而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让情境在他们脑海中生情,在心灵上共鸣,达到文思合一,情境相融。虽然我有时会借助多媒体何视频软件直接化抽象为直观,但更多的时候是自己耐心引导,何学生一起去想象那个画面,情境从而达到激发思维、丰富认知、渲染情感、形成情感共鸣的教学效果。

     3.定期开展朗读故事分享会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有了朗读兴趣孩子们就会主动调动资源去提升自我的朗读水平。或者是观看全国中小学生朗读比赛,或者全国著名的演讲比赛,或者是自己在家对着镜子反复训练。俗语云:鸡蛋从外面打破是一道菜,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随着朗读兴趣的逐步深入,孩子们或许对朗读会更加感兴趣了。

他们会从课本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从学校成为“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教师这是一定要扮演好二次引导的重要角色,在班级里,年级里,甚至是发动家校合作的力量去开展朗读故事交流会,让孩子必须交流,展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在倾听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这样孩子们的共情力与同理心与倾听能力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同时,福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曾说,中外小说的的阅读大多陷入低效是因为读者在被动的接受文本,而没有从作者的层面去想想为什么这样写而没有那样写的原因。而通过朗读交流,孩子们对文本的把握自然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去深入的思考作者创作的动机,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此以往的训练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读者内心的情感流露,进而对生命有了新的探索与领悟。

结语:本论文论述的重点就是从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意义,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重点探讨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策略方面尝试解决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问题。如果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朗读者口中有一千种文本关照,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入情入理入生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