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朗读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2020-03-16 19:07:34)
分类: 学习心得

                 语文有生命    朗读是阳光

                           ___  朗读教学理论学习心得         

                          延职创新实验小学 郝彩玲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对于普通的阅读孩子们往往提不起兴趣,读着读着就睡意朦胧,读上半天既不知所云也不知所以然,朗读则大有不同。朗读者必须眼到心到口到,任何一方不到都会漏洞百出,让自己的问题暴露于众,所以在朗读时必须全神贯注,排除干扰,全力以赴,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朗读的作品中,所谓进入作品就是把作品的内容、语言、化为自己的理解,感受,化为自己的思想过程和心理活动。

       要主动去揭示语文本质的逻辑链条,要设身处地地,寓情于理,情感代入,加强形象感受,要尽力引发思想情感的运动状态,紧紧抓住与文本的交流;当然不能为读而读,俗话说读书不想隔靴搔痒,想是最缜密的思考,思考的越仔细,朗读得才能到位、得体、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能朗读到什么程度,朗读和理解是相辅相成的。

        朗读的好处不胜枚举。首先,朗读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性格内向的往往发生的声音很小 ,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大声朗读课文,很容易使爱讲话的学生安静下来,也可以让胆小的同学变得自信。我们班学生冯茂元平时说话就像蚊子叫一样,让人听的很无奈,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为他创造各种展示的机会,并不停地鼓励他,现在她在集体活动中竟然能够主动请命,为同学们表演。

       其次,朗读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辩论,争论的价值。这是更好的高质量的参与未来事务的一种素质,它还能开发大脑,因为大声朗读实质是自我欣赏的表现,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再次,朗读有利于改变差生,大多数差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朗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干脆就不出声,把自己封闭起来,所以作为老师要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这样会让差生在读的训练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大声朗读因为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这本身就是刺激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没有真正大声朗读就不会有真正的语感。大声朗读课文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每篇课文,文章都有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

        去年我参加了“小学生朗读指导的课题研究,因此查阅了大量有关朗读技能、意义作用的资料,在语文教研会上,认真倾听报告,讲座,在互研课,推门课,听评课上都没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在自己随堂课上,大胆推进朗读教学,让它成为语文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不再缩头缩脑,大胆尝试,乐于表现,给孩子们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话说:就是“胆大脸厚”不怕人笑。

       事实证明:你越不怕人笑,别人就越不会笑你,说明自己已经成长为一个放得开的老师,毕竟在教育一线奋战了三十几个春秋,不论从生活经历中,还是从教育实践上都总结了一些经验,吸取了一些教训,在读的时候,尽情地体现。胆子放大,不要害怕,笑你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          现在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爱朗读,善朗读 ,能大胆地将书本上一个个呆板的小精灵——汉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的不仅有形,有声还能表达的有其意有其色。当然在朗读教学中自己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因为受地方语言的影响,有时候刻意用普通话反而弄巧成拙,不过我也是各“虚心”的老师,当孩子们对我的朗读提出纠正时,我会及时改成,完了会开玩笑地说:自己读的时80年代的普通话,孩子们听了后会给我鼓掌。另外,自己的声音,和国家级声音相比,定是天壤之别,顶多是“百米大道”好声音,但我还是愿意给孩子们示范,给差生信心。同时我也会在班上发掘一些真正擅长朗读的孩子,把成就感给他们,让他们给班上其他孩子做示范。

        在我看来,朗读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解放自我,激情投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声情并茂地表达出来,语文课就会获得新生,而且会蓬勃发展,孩子们也会兴趣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