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增才--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

标签:
杂谈 |
分类: 尹氏名人 |
尹增才,男,白族,字然,别署游心、卧云岛主,1964年出生,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云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要从事美术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教育,中国画等。多年来追求道与艺合。闲暇时,一炷高香,一壶清茶,闲书信手半页;节假日,一支画笔,一台相机,白云随风二片。著有专著《简笔画表现与应用》、《阴阳谐和摄影之道》;撰写发布《保持中国画的本质属性是当代中国画现实主义创作的前提》《东北亚论坛》、《农村村级小学发展与管理初探》、《论中国画的本质属性》等几十篇论文;分别参与教育部课题、省教厅课题、学院课题等多项;教学成果曾获云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学院三等奖,云南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教师科学论文一等奖,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教师科学论文三等奖,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书画展获奖作品30多件。书画作品曾获云南省第三届体育美术作品展佳作奖 。第二届“红军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中国新时代“巴黎铁塔艺术杯”书画大奖赛优秀奖,97中华书画艺术大展赛“中国文联”收藏,首届杏林杯书画大展优秀奖,云南省“十运杯”先进个人,当代书画艺术研究院展金奖等几十项奖项。2000年在云南艺术学院举办尹增才画展(玉溪师院、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省美协主办),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生活新报、玉溪日报、玉溪电视台报道尹增才画展。入编《中国名家书画集》、《中国书画艺术年鉴》、《当代扇面书画集》、《新世纪中国山水画四百家》、《写生》等。
扎根民间的“百家讲坛”
并未能够深化和运用国学,“国学热”也就只存在于表面,未能真正深入人心。为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学习国学,尹增才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众多朋友的支持下,在自己经营的茶室“卧云岛”开起了玉溪首个民间“百家讲坛”,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深入民间。
茶室名曰“卧云岛”,尹增才自号“卧云岛主”。在这个古色古香的茶室里,他筹办起了自己心中的“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每月开办一次讲座,定在每月15日,已经进行了三年多,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近30场。讲座主要是请一些在中国古典文化方面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来主讲,多数是尹增才的朋友、同事、同学等,而来开讲座的老师都是义务的。这些讲座主要是围绕中国古典文化开办,有玉溪师院文学院吴正荣教授的《养生之道》,玉溪师院段克宁教授有关诗词、文学、书画类的系列讲座,也有张甘博士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讨论》,学者杨千成的《聂耳与玉溪音乐文化》等。讲座雅俗共赏,将古人的智慧与生活相结合,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每期来听讲座的文化爱好者络绎不绝,小小的茶室座无虚席。听众中有企业员工、教师、公务员、学生、商人等,来自不同的行业,有时参与讲座的爱好者们各抒己见,一同探讨交流。
古典文化思想渗透到教学和创作中
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兴趣的尹增才,很小时便开始绘画,一直坚持至今。他早期的绘画内容多是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偏向于写实。后来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今的作品偏向于写意,在笔端挥洒自己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对自然的一种热爱,对人生的一种美好希望。其画作多是中国古典山水画,其中无不渗透着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理解和对生活的希冀。尹增才认为,中国传统的古典文化关键在于应用,也就是要知行合一,所以,他一直将他所学到的这些文化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他同时也比较爱好摄影,在他的摄影作品里,无不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摄影过程中,他将中国的阴阳之道应用到摄影中,用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学说指导摄影,并且收到很好成效,很受观众喜爱,为此,他还写了一本《阴阳谐和摄影之道》,广受读者欢迎。此外,他还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进行土陶工艺开发,作品远销海内外。
作为一名老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尹增才一直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国学的魅力。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在他的课堂里,他不只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一种人生哲理。他在传授专业技能时,往往以中国的古典美学为指导,同时融合他所理解的“儒、道、释”各家的文化精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还积极引导学生们深化理解,让国学精髓能够真正地去指导学生们的创作、学习和生活。学生在他的课堂上受益无穷,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他还将一种传承文化的精神带给学生,他们将会是一批新生力量。原玉溪师院院长熊术新教授这样评价尹老师的课堂教学:“尹增才老师在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智慧与才艺浇灌那些待哺的生命,而且随时有一种冲动,就是想把绘画的事像融进中国文化精神的意境,让他的学生们‘得意忘形’。”
读万卷书
业余时间,尹增才喜欢外出旅游,在旅游的过程中去追寻那种自然与洒脱。他一边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物,一边去探访那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2011年暑期,尹增才就去了西安,在这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城,他走访了每一个历史文化古迹,在那里再次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他说,自己收获到很多,也感受到了文化古城的魅力,就连一个小面馆里,都会挂着一些名家字画,可以看出,只有拥有较好的文化底蕴,才会在群众的生活中显现出这样的精神追求。尹增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行万里路的前提是读万卷书。”是的,只有具有了对那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了解,走访这些地方才能够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