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几点应用(二)

(2018-09-22 18:40:5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数学教学

(三)、思维导图的教学策略

经过多次实践、反思和再实践,笔者制定了“三次构图,集中演示”的实践策略。这一策略的核心是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个体、小组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表征和交流,以学生个体、小组生成的思维导图为交互中介,提高复习课课堂的有效性。下面以复习《一元二次方程》(选自《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1)一章为例阐述此策略。

第一次构图:个体构图。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先独立形成个人的思维导图。为了降低难度,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提供模版,给学生一些留白式的思维导图,供学生模仿或填充。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通过观察,学生只是粗线条地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应用,建立了一个大概的框架,没有深入进行分析。

第二次构图:组内交流,个人修改。教师在巡视学生绘图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所画思维导图的质量,并挑选部分学生给同伴讲解,分享建构过程的心得,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中,二次构图更加细化,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分为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又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分为数字问题、面积问题、单(双)循环问题、疾病传染问题、增长率(降低率)问题、每每问题和动点问题,而且还引申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如图2 一元二次方程总复习思维导图所示)。

第三次构图:组间交流,小组修改。教师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后,每个小组完善本组的思维导图。活动结束后,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加细化,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建立的知识间的联系。例如,发现配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转化为直接开平方法进行求解,还给出一道题来举例说明。

最后集中演示,请每个组展示最终修改后的作品,让全班同学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