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知和选择

(2022-09-03 11:18:39)
标签:

杂谈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化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人的认知能力与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来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思维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认知和选择不是100%的因果关系,认知是精神基础,选择是客观结果。这不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嘛?不完全一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我个人觉得王阳明的”知“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有很大的区别。我们讲的认知主要是对知识和信息的分析判断,这个可以靠后天的学习和磨练得到,而知行合一中的”知“更综合,更高级,更强调第一感觉,它是一种浑然一体的智慧。
 
我说的认知到选择需要一个过程,中间要权衡,评估,最后要做出一个选择。无论生活中的小事,还是人生中的大事,我们大部分无不是结合多种因素,做出一个最优选择。同样的认知,由于所处的客观境遇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对于我来说,决定我选择的,性格对我影响也很大,还有价值观,这些和认知没有必然的关联,当然认知也包含价值观。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很难做到,为什么呢?因为前提知是以”良“为基础,就是首先是正确的,何为正确的?这个就要追溯我们儒家思想了。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终,知行是一件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事,我觉得这个需要很大的智慧,但是王阳阳又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应该更多的是指思想境界吧。其实哲学本就不适合所有的人,所以他的思想体系归根到底只能为少数人所用,不是人人都可以使用倚天剑和屠龙刀。还是芒格那句说的现实:我只把剑传给能舞动他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长期持有
后一篇:去闺蜜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