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高和抄底
(2021-03-05 10:24:56)
标签:
杂谈投资感悟 |
今年市场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四个字就是“追高”“抄底”了吧。有人说新手死在追高,老手死在抄底。从心理上讲,这是两种不同的心态,追高,直接锚定的是收益,即赚快钱;抄底,直接锚定的是价格,即安全边际。
依我有限的经验来看,单纯跌估值的话,从历史估值结合市场情绪,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最好的机会当然是泥沙俱下,这时候也有难度,克服人性就很难。对于个股的基本面变化了,一时的业绩放缓,对于好公司也是好的买点;我持有的中国华融和都市丽人不是简单的短期业绩问题,而是何时能止住基本面的继续恶化,经过2~3年才有好转的迹象,这几年就是我的学费,这种困境反转的,要用时间和耐心来跟踪观察,有向上的趋势再买入也不迟。对于长期逻辑变了,这个判断最难了,我最近关注了永辉超市,就是线下实体和线上团购的对峙,网络巨头对线上团购的大资本投入,是否会削弱永辉超市的竞争力,或者颠覆?我的浅显观点是,实体超市不会消失的,线下的购物氛围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人是群体动物,需要交流,需要体验,需要群体活动。
我没有追高的经历,但抄底的教训异常深刻。下跌无非是估值高了,或者基本面变了,基本面包括短期业绩和长期逻辑。杀估值相对比较容易看懂,杀业绩和逻辑就需要眼光和魄力了。当时的中国华融和都市丽人都属于基本面变了,我在毫无经验的前提下,不断加仓,叠加港股的市场脾性,一直跌入无底深渊,抄底抄在半山腰。
我那时理解的安全边际仅仅是价格,实际上企业价值和组合也属于安全边际的范畴。分散的组合可以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性,即使价格买贵了或者企业买错了,只要控制好仓位,不至于伤筋动骨,极端化的全仓一只股票可能沦为毁灭的境地。价格和价值是一对孪生子,离开价值谈价格就是空中楼阁,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来衡量的。我的问题,也是对组合这个安全边际没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