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身边故事:1黑弹树

(2015-10-31 21:30:42)
标签:

古树

佛台

薛村

莱州

分类: 纪实
                                                                    黑弹树
                               
                                           明初移民莱州府,带来宝兴黑弹树  
              
   

 在我的驻地,山东省莱州市夏邱镇留驾村西200米处,生长着一棵646 年的古树。起初,只有村里人知道它的来历,但没有多少人去关注它,也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和品种,一直是含含糊糊。后来,经过很多林业专家的研究,给它定名为黑弹树。也有人因其叶子像茶树,称其为茶果树。     

 

 其实这棵树,是夏邱镇留驾西邻,沙河镇佛台子村的。相传,在大明朝洪武二年立村时,四川宝兴县王姓移民,从故乡带来并栽植。目前,这棵古树,树高9米多,胸围5.2米,主干高不过1米,三人合臂才能抱过。其主干以上,生有三个巨型枝杈,支撑着巨大的树冠。树冠面积,超过150平方米。     

 

 这棵古树,比较神秘,春夏季节,到来时节不见开花,可待到秋天,你再到古树前一看,树上却结满了由绿变黄、最终变成纯黑色的果实,蔚为壮观,齐鲁罕见。果实非常坚硬,绿豆粒子大小,嚼之清脆、味道甘甜。据考证,现在它是胶东地区,第一棵最长寿、最古老的南方树木品种,并且还是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棵。  

 

 这棵646岁的古树,当时,是怎样从神州大西部,来到祖国最东端的莱州府佛台子村扎根落户的呢?这里,还有着一段悲壮的故事。据传,洪武年以前,莱州府直辖胶州平度二州又五县,加领登州宁海二州及所属八县。当年,同全国一样,烽火战乱,倭患不断,洪旱肆虐,粮草绝产,蝗虫遮天,饥荒连年,瘟疫横行,多灾多难。百姓死亡无数,村庄城邑多成墟。    

 

 原来,拥有两千多个村庄,兴旺发达,人丁繁衍。很快,只剩九十几个村落,断墙残壁,破败不堪。古魏大地,尚存少量人口,州府之内,但却少的可怜。          

 

 昔日繁华不再,整个胶东,路皆榛塞,人烟断绝,遍地毒兽,累累白骨,蓬草荒芜,野鬼唱歌,万户萧疏,成为蛮夷之地。大明朝廷,决策移民。自洪武二年开始,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从天府四川各州各县,向胶东莱州府移民搬迁。成都府宝应县,有个叫王自嘉的壮汉,也在移民之列。              

 

 别亲离故之时,思恋双亲故土。为此,他特意挖了四棵小树苗,背在身上,携妻带子,手背身后,手腕绑绳,十个一组,千里迢迢,开往东莱。晓行夜宿,步行几年,历时很久,来到莱州。

 

在白沙河北岸高处,有一个久无人烟的旧庄,几户移民留了下来,选址住进,重新修整了绝户残墙的民房,居家安顿下来,很快展开农业种植和植桑养蚕。夫妻携子,开始栽树,开地垦荒,植桑种粮,饲养家禽家畜,打理生活。几年功夫,又育六子,居有其所,食有余粮,天下太平,生活富足。              

 

 王氏信佛,闲暇之余,修造佛台,念经礼佛,还将四棵黑弹树小苗,移植栽倒佛台之四周,佛台子村,由此得名。小树苗慢慢长大,王自嘉慢慢变老。时光如梭,转眼之间,王自嘉就70多岁了,自我感觉,在世的时间,不会很长了。

 

 有一天饭后,王自嘉突然把七个儿子聚集在一起,把邻里之间,往来账目及今后家庭中的各种情况,做了详尽的交代。他说:在当今这个社会上生活与做人,今后你们,必须要更加团结、多做好事善事、要和气要争气、绳往一处拧、劲往一处使,我将不久与世,等我百年后,你们要把颗黑弹树,移栽到我的坟头上去。过了不久,王自嘉便撒手人寰,驾鹤西去。    

 

 据说,黑弹古树原来有 5个大枝杈,其中一个还是不同树种。可惜的是这根异枝,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枯死了。另一根主枝是1997年,被村民焚烧秸秆时所毁。现在古树已于1999年,被莱州市确定为重点保护文物,修建了大理石护栏,给于重点保护。

 

 人生苦短,一代一代,飞速更替从不间断;世间圣物,冥冥之中,谁知经历多少轮回。然而,黑弹树却天地同寿,始终笑迎风风雨雨,享受雷雹霜雪洗礼,昂首挺拔六百春秋,仍能根深枝繁,叶茂遮天,硕果年年。并且,早已超出树之范畴,悄然成为神灵化身,安享民众顶礼膜拜,春夏秋冬香火不断。

 

 黑弹树,你已经不再单单是一棵古树,而你承载的是,六百年前的一段悲惨史,你是历史的产物,你是历史的年轮,你是历史的见证,你就是大明朝洪武移民鲜活的教科书!  

 

 这正是:人与物有牵连,人生苦短树千年;

        物与人永相伴,物在人去几回欢?

 

(本文系原创。苑芝秀。20151031日。2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