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2019-06-03 09:55:40)
标签:
教育 |
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运动具有等时性,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等条件有关。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100亳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30 毫升、60毫升和90 毫升时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经历如何水流速度均匀的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合作学习能提高效率,细致的态度可以减少工作误差;在探究中能做到乐于与人合作。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亳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量筒里的水积聚到 30 毫升、60毫升和90 毫升时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使学生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录像),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塑料杯、一个100毫升量筒、适量的水、秒表。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教师谈话:现在几点钟了?你们是怎么知道时间?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预测时间的方法。(如看表、根据上课铃声等)我们可以用手机,电脑等来看时间。
教师:现在我们穿越到了古代,人们没有了现在这些计时工具,他们又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看出同学们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泛。
二、引出课题,了解水钟
3、下面我们共同一段录像(课件出示)。思考: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根据学生的回答导出流水可以作为计时工具,利用流水来计时是古代人们非常重要的计时方法。看看古人发明的两种水钟,(简单介绍泄水型水钟和受水型水钟)
(课件出示“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
三、滴漏实验。
师: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简易水钟,请大家观察这个简易水钟的流水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像这样通过滴水来计时的工具,叫做滴漏。如果你们也来组装一个滴漏,有信心测准水漏下的时间吗?
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铁架台,漏瓶,量杯,塑料杯等。
师:我们要接受的第一个挑战是:总量150毫升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
大家会做这个实验吗?怎么做?
要测准时间,你们觉得要注意些什么?(毛巾的作用提一句)
实验前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
水量 |
第一次测量时间 |
第二次测量时间 |
平均时间 |
100毫升 |
( |
( |
( |
我们发现 |
从150毫升水中流出100毫升大约用时( |
实测,统计各组数据,组织学生分析数据。
师:同样是漏出100毫升水,对比各组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 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数据差异的?
生回答:(反应速度,流水速度……)
师:那同一小组的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是一样吗?哪个小组来说一下你们的三个数据。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是非常接近。
测量积30毫升、60毫升、90毫升的水需要多少时间?
师:刚才做了从150毫升水中漏出100毫升水的实验,若漏出30毫升、60毫升、9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呢?(小组讨论,填记录表)生汇报预测。(师及时评价,错误的思维要纠正)
(预设1:倍数关系;预设2:流速越来越慢。)
我们要用怎样的方法又快又准确的测量出来?(小组讨论)大家觉得30毫升和60、90毫升是分开做还是合着做?要想结果更准确,我们需要做几次实验?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你们还是要用原来的装置,同样倒150毫升的水开始往下漏,当量筒里的水位到
30
毫升、60
毫升、90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动手实验,师巡回指导。
对比预测和实测,你有什么发现?
(水位高的时候滴得快,水位低的时候滴得慢)
每个30毫升所用的时间不一样。为什么?小组讨论。
(学生发现:水越多速度越快,水越少速度越慢。)(水位高的时候滴得快,水位低的时候滴得慢)
为什么水流先快后慢?(水少了,水压小了,时间变长了)
小结:
我们发现漏出同样多的水代表相同的时间吗?我们的这个水钟水流速度是均匀的吗?(不是)那能不能准确测量时间?也就是说,这个滴漏不能保证水流的等时性,(不能)水流不均匀不能准确测量时间。
四、想一个办法如何让水流速度均匀。(小组讨论)学生汇报,
将视线转到老师这个滴漏,它默默见证了大家今天的精彩表现。 现在我们揭开它最后的面纱。仔细观察,它属于哪一种水钟?
五、练习(课件出示本节课重点)
六、课后延伸
现在你们有方法控制水滴漏出的快慢了,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个任务。怎样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 60 滴水的滴漏?(孔的大小,水的多少)
七、本课小结:
水流的快慢我们可以进行人为的控制,但我们能控制时间的快慢吗?不管你愿不愿意,时间总是以它自己的节奏和步伐向前比停留,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板书预设:
用水测量时间
同装置、同时间、流量差不多
水位高,滴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