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5-10-14 21:10:13)
标签:

育儿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是学生在初步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学中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5、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屏幕出示钟面、数学书、三角板实物图,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物品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那些图形?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的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唤起学生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让学生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主题图《校园一角》

师:孩子们,刚才从屏幕上欣赏了咱们的校园,它美吗?

师指图:操场上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学生找到一个,师跟着复述一遍,并及时表扬。)

师: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

(2)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

那这些生活中的角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2、初步感知,指角

(1)师:说起角,只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角就在我们的身边,瞧,就连我们学习用的三角板里也藏着不少角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三角板,观察上面的角,找出其中的一个角,像这样(教师示范摸角的顶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再把自己找到的一个角,指给同桌看看。学生找角,同桌互相指)

(2)同学们做的可真带劲。可见,每个角都有一个尖尖的地方和两条直直的线。数学家们给角的每部分都起了名字,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边说边板书)反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3)师再指图上第二、三个角:谁来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从触觉中感知角构造,进行自主探索知识,明白角的顶点是尖尖的,角的边是直直的,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师出示一张纸条:这张纸上有角吗?开动小脑筋,动手折一个角,试试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说一说,还不知道的孩子轻轻地打开书39页,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折角的。(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

2、展示汇报:

愿意把你折好的角给同学们看看吗?现在就请你们到小组里展示一下你的杰作吧!(小组交流自己折的角) 

3、动手操作,做角。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不仅知道了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图形,而且还学会了折角,接下来,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学生拿纸条做活动角)

4、游戏互动发现角的大小 

同学们可真聪明!做出了这么棒的角.

那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老师的要求:你能用活动角摆出一个较大的角吗?怎么使它变小呢?(生随教师要求活动变换角的大小) 

师生游戏: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它的边很长,那么老师剪掉一截会怎样?

教师小结(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说):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而是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的口大,角就大,叉开的口小,角就小。 

师:(出示)猜一猜,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书42页3题)学生各抒己见,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体验感悟,画角。

(1)师:你们看,角多神奇呀,你们喜不喜欢它?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好吗?

(2)生自由画角

师:应该怎样画角呢?抽生说说。同时师演示一遍,并小结:先确定角的顶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你们会画角了吗?试试看。生画,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画的角。

【设计意图:观察、叙述、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画角的技能。】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个练习题:

第1题判断角。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学生判断再抽生说理由。(课件出示书第42页的第1题。) 

第2题 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第3题  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设计意图: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机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课反思:

    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定:“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教学手段,认识角.”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作为低段数学教研组的第一堂教研课,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由“角”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

(2)对学生备的不够。在做活动角过程中,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