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师的6种核心品质》读后感
(2016-01-14 19:56:05)分类: 政治业务笔记 |
书的封面上是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
我当然愿意也想做这样一个老师!
说起尊重,我反观起自己的教师经历,以往的一幕一幕却很清楚的告诉我,我没有做到:有时候会因为学生一个无意的行为而大动肝火;有时候会因为学生的一次偶尔的成绩而以偏概全;有时候会因为学生的一个明显的恭维而沾沾自喜;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自己纯粹的喜恶而矫枉过正。其实尊重他人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应该做到的,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线。我们很多老师都是有意无意站在了学生的高处,没有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书中谈到“尊重”,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成长当中的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需要培育,需要锻造,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借用文中讲到的这话就是,不要在是铁的时候提出钢的要求。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颗童心,要回到儿童的世界里来看待和评价,我们就会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有更客观的理解和评价,教育的艺术就会慢慢积累和形成。引导孩子健康发展,影响他们一生,这才是我们教师的教育核心。
除此之外,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还要学会反省,学会审视,学会提炼,学会方法论,要富有童趣和新意,在漫长的教育道路上不断积累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育艺术。如果我们都像《跳出心灵牢笼》中瓶盖里的跳蚤一样,逐渐丧失了跳跃的能力,那样我们的教育也终究会是失败的。我们要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想我们做学生的工作,也要注重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我认为形式无非就是真诚,内容就是沟通的艺术和技巧,能够巧妙驾驭沟通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就有了一把解决问题的利剑,就能无往而不胜。我记得我们教育学当中讲过的做学生工作中的一句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那么只要能真正贯彻这条原则,那么我们的沟通也就没有问题了。
依稀记得刚毕业那年,毫无经验的我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事必躬亲,非常累,而且有时候解决学生的问题于事无补,效果也不好。后来慢慢发现有经验的老师都让学生管学生,班级事务还做的井井有条,有规有矩。我这才知道自己在教育方法上需要学习和改进。如果我们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相信学生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再给予一定的指导和鼓励,那就会事半功倍,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