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厍:中华诗世界【特别推荐】佳作欣赏

标签:
西厍华诗视界现代诗歌 |
分类: 特别推荐 |
【诗人介绍】西厍,上海市作协会员,区作协副主席,区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出版诗集《站在秋天》《忍冬花,或一个人的黯淡》《十一月的平原》《人间石》,散文诗集《万物收藏月光的方式》。作品发表于《诗刊》《星星》《上海诗人》《上海作家》、文学报、《诗歌月刊》《诗潮》《中文自修》《岁月》《诗人》《诗歌》《青年文学》、《散文诗》《散文诗世界》《大观诗歌》《诗歌地理》《星河诗刊》、重庆日报、重庆青年报、时代信报、武汉晨报等报刊。曾获第三届“大众传媒·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2014年度《星星》散文诗大奖赛优秀奖、上海市作协2013年度诗歌奖、上海市作协2017年度诗歌奖等。
作品欣赏
《请遮覆我,请余晖,请夜色》
每次散步至掘石港码头
都要短暂停留。
那些外埠驳船深深吸引了我——
那些铁壳船体上的凹坑、
擦痕、焊缝和锈迹,
那些被河水浸渍后留下的
年轮一样的水位线。
它多像一张饱经沧桑的脸,
停靠在时间的码头上。
略微倾斜的船体,
多像一个人喘息中的身体。
如果幸运,夕阳余晖,
一张温暖的油布,将它轻轻遮覆。
然后夜色缓缓合拢,
它粗重的喘息渐渐细微、均匀。
它有不容打扰的睡眠。
而我也需要回到生活中去,
回到语言中斜靠
语言的码头,像另一艘驳船
身体上同样密布凹坑、擦痕、焊缝和
锈迹。我将在语言中沉睡,
然后醒来。请不要打扰——
请遮覆我,请余晖,请夜色。
《一席之地》
在不严格意义上
这已经不是第一场秋雨
小泖港的水位已经涨到
压迫视觉的位置。但还不至于
溢出河床
河水不再像一幅浅绿双绉
能看到内里的肤色
和荡漾的身体
而更像缎子,墨绿的底子,黑纹
裹着臃肿的、最后的情欲
风声在耳边嗡嗡啸叫
不凄厉,也不躁急
风从涵养林中带来腐叶的潮湿气
和墓地的烟缕
风声在对岸的响叶杨树梢
也做着同样的手脚——
它知道我熟谙这一切
它视我为同道
我在雨后的小泖港骑单车
不轻盈,至少没有想象中轻盈
我在小泖港的初秋序列中
占有一席之地
《白鹭》
我不以节气的莅临来判断“秋水”
我以白鹭的水中倒影——
孑立,或飞动,镜像都一样清晰
而冷却。白鹭在水边走动但是
不觅食,有时形单形只
有时成双,互相陪伴却不事欢爱
——这一切足以用来确认
所见已是秋水。秋水之于白鹭
不再作解决渴意之用而纯粹
是一面镜子。不,白鹭并非自恋之物
它近乎虚无。逃逸几乎成为它的
唯一秉性:除非使用语言——
人们没有任何有效的工具
可以捕捉这虚无之美——就算如此
语言也还是捉襟见肘。“一个逸士
除了敌意它奉献不了任何
我想转述给世界的诗意……”
除了敌意,它什么也不打算留给世界
《玻璃》
在玻璃的碎裂声中你听到什么
我听到碎裂
听到事物毁于碎片的尖叫——
无声的
我听到尖叫中美的毁灭和
心灵的战栗
比如,一张破碎的、姑娘的脸
被剜去了人们对美的信仰
一双儿童的眼睛——
完整的玻璃背后破碎的心
光芒幽燃像一把刀
扎向这个羞辱和毁灭它的世界
《小泖港,一匹丝绸的皱褶》
小泖港,一匹丝绸在黄昏
完成它的漂染——用夕光和
黛云。一匹重磅丝绸
在时间里冷却、褶皱,且自我赋就
入秋以来的光泽和质感
鹭鸟回到涵养林,回到
响叶杨日见疏阔的庭院和卧房
胆小的族类也有欲盖弥彰的
隐私。它们的鸣叫
空旷了小泖港这匹
江南丝绸。时间在小泖港
完成密集的皱褶:时间由深而浅
由浊而清,由快而慢
由粗粝而柔滑,由喧嚣
而静谧。在时间的物化中
一条驳船吃水及舷。它所裁开和
缝合的,是同一匹江南
同一匹黄昏,同一匹冷却的
丝绸——夕阳也熨不服帖的皱褶
势必俘获一弯弦月,并完成自我命名
《废墟》
烂尾湿地公园
数百亩黄昏草深及腰
落日把深草当成了巢穴
收起翅膀的灰烬
巨大的时间废墟里
鹭鸟警惕。鹭鸟白得
像一个污点
鹭鸟飞起来的瞬间
散步者深陷,并成为
时间之灰的一部分
他们完成了
对荒芜的最终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