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大经典职业规划理论之三: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

(2015-09-30 04:30:47)
标签:

职业规划师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于1909年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即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关键。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所谓“特质”就是指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能力倾向、兴趣、价值观和人格等;而所谓“因素”则是指在工作上要取得成功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或资格。最重要的是,这些特质都是可以通过心理测量工具来加以评量,同样这些因素也是可以通过对工作的分析而了解的。这样就使得职业指导由理论分析走向了实际应用,从一般的定性分析走向了精确的定量测量。从此,职业规划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帕森斯特质因素理论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之被人们广为采用,近百年来经久不衰。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是探究个人,即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特质)。通过心理测量及其它测评手段,获得有关求职者的身体状况、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与性格等方面的个人资料。这些测验包括:

1.   成就测验:用以了解一个人究竟学会了多少东西,又有那些是对工作有价值的。

2.   能力测验:测试个人的最佳状态,并展现他在多大程度上能胜任某项工作。

3.   人格测验:测试个人未来最适合担任那类工作,并可能实现多大的发展程度。

而后,通过会谈、调查等方法获得有关求职者的家庭背景、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情况,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价。


第二步是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因素),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如职业描述、工作条件、薪水等。它包括:

①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

②求职的最低条件,诸如学历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身体要求、年龄、各种能力以及其它心理特点的要求;

③为准备就业而设置的教育课程计划,以及提供这种训练的教育机构、学习年限、入学资格和费用等;

④就业机会。


第三步是人一职匹配,即整合个人和工作领域的信息,这是特性因素理论的核心。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他提出了职业设计的三要素模式:其一,清楚的了解自己,包括性向、能力、兴趣、自身局限和其他特质等资料,以便做到特性匹配,即不同的人去适合自己的“活”;其二,了解各种职业必备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前途,以便做到因素匹配,即要知道某类的活适合什么样的人;其三,上述两者的平衡,即指导人员在了解求职者的特性和职业的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帮助求职者进行比较分析,以便选择一种适合其个人特点又有可能得到并能在职业上取得成功的职业。

毫无疑问,特性--因素理论为人们的职业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可以使用它在实际中为人解决职业规划发展的问题。明天结合具体的人物,来看看特性因素理论是如何操作的。 

职业指导的正式创立一般以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 Parsons1908 年在波士顿创办职业指导局为起点。帕森斯主张在公立学校开设职业课程,配置专门的职业咨询工作者。1909 年,帕森斯在其出版的《选择职业》一书中首次提出“特质因素论”,这是最早期的职业指导理论。

特质因素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稳定的特质(即个人的人格特征,包括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态度和行为表现等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而职业也具有稳定的因素(即客观工作要求人必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等条件)。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应当首先清楚认识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即对自我的认知,如个人兴趣、能力、资源、局限及其他特征;与此同时,还应当清楚了解职业世界,如各种职业岗位所需技能要求、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发展前景等;在掌握上述两类信息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各种可能的职业岗位相对照,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相匹配的职业。这就是帕森斯的“职业指导的三大原则”。

3.2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评价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科学的职业指导方法,是职业指导最基本的理论,至今仍对职业指导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质因素论注重在实际辅导中,借助心理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解释,对咨询者进行指导。但测量工具本身存在信度与效度的问题。同时,特性因素论假定个人特质与工作特征是稳定不变的,但事实上,二者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静态测量的结果未必能真正反映出个人的长处与内心深层次的冲突,有可能仅止于表面的帮助 

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

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

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特性一因素强调个人的所具有的特性与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


技能(因素)之间的协调和匹配。为了对个体的特性进行深入详细的了解与掌握,特性一因素论十分重视人才测评的作用,可以说,特性一因素论进行职业指导是以对人的特性的测评为基本前提。它首先提出了在职业决策中进行人一职匹配的思想。故这一理论奠定了人才测评理论的理论基础,推动了人才测评在职业选拔与指导中的运用和发展。


http://s10/mw690/005wCf96zy6VH5Kebahb9&690
1908年,弗兰克.帕森斯在美国波士顿设立职业局,在职业指导过程中,他提出了职业设计的三要素模式:其一,清楚的了解自己,包括性向、能力、兴趣、自身局限和其他特质等资料;其二,了解各种职业必备的条件及所需的知识,在不同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足和补偿、机会、前途;其三,上述两者的平衡。特性与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其理论前提是: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特性,并且可以客观而有效的进行测量;为了取得成功,不同职业需要配备不同特性的人员;选择一种职业是一个相当易行的过程,而且人职匹配是可能的;个人特性与工作要求之间配合的愈紧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http://s14/mw690/005wCf96zy6VH5LWkr39d&690

特性与因素匹配理论产生近百年来经久不衰。其中,三要素模式被认为是职业设计的至理名言,并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职业选择和职业指导过程的三个步骤:第一步,进行人员分析,评价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第二步,分析职业对人的要求,并向求职者提供有关的职业信息;第三步,人职匹配,个人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借助职业指导者的帮助,选择一项既合适自己特点又有可能获得的职业。

 

总体上看,特性--因素理论为人们的职业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则,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和美国出版的大量的职业信息书刊业为之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这样,由于该理论较强的可操作性,使之被人们广为采用。但也应该看到理论中的静态观点和现代社会的职业变动规律不相吻合,它业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职业设计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有任何最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不明白的
可以咨询大脚规划师22232037954 微信13888618详细咨询

欢迎加入 -中国职业规划师联盟 -QQ群号 319419383


http://s15/mw690/005wCf96zy6VH5OeJyK6e&690

http://s16/mw690/005wCf96zy6VH5O82GHdf&690

http://s2/mw690/005wCf96zy6VH5OiaUV21&690

http://s7/mw690/005wCf96zy6VH5Os2zk76&690

http://s14/mw690/005wCf96zy6VH5OlkqFd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