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2016-04-15 14:12:19)| 分类: 物理教学设计 |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邵原一中
教学目标:
1、
2、
3、
4、
5、
重难点:
1、
2、
教学用具:
量筒、两个烧杯、小石块、细线、蜡块、细铁丝、天平、镊子、砝码、盐水、酸奶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
教学过程:
一、呈现目标:
1、
2、
3、
4、
5、
二、自学指导: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
2、质量用_________测,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用_________测
3、看课本118页的图6.3-2,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___
4、回答课本117页的“想想做做”中问题
5、课本118页测量盐水的密度的实验中,结合表格得出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思考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来测量盐水的密度?
6、设计实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可以直接拿桌子上的实验器材演示实验过程来探究测量密度的方法。
四、精讲点拨: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ρ=m/
2、课本118页直接告诉了我们测盐水的密度的方法,结合表格得出盐水的密度的表达式为ρ=(m1-m2)/
3、结合表格逐步引导学生得出设计实验表格的方法:第一行是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第二行是需要记录的实验数据。
4、让学生上台演示,测量盐水的密度是否还有其他简单的方法。
方案一: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的总质量m2,算出盐水的质量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人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m2-m1)/V
教师用酸奶代替盐水来演示此实验,引导得出此实验的弊端:烧杯中的盐水不可能全部倒入量筒中,这会导致实验的误差太大。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往量筒中倒液体?答:使量筒稍微倾斜一些,可防止液体飞溅,减小实验误差。
方案二:
用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m1
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
用天平测出盐水和量筒的总质量m2,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
计算出盐水密度ρ=(m2-m1)/V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此实验的弊端:量筒易从天平上摔下,实验的安全系数低。由此得出课本上的方案是测量盐水密度的最佳方案。并由此得出设计实验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1.简便性原则
6、
方案一:
(1)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并测出水的体积V1;
(2)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并轻放入量筒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算出小石块的体积;
(3)提起小石块,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m;
(4)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让学生回答此方案是否科学?答:没有遵循设计实验的精确性原则,先测体积会导致测质量时结果偏大。
方案二: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向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并轻放入水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求出小石块的体积
(4)算出小石块的密度为:
让学生回答此方案是否科学?答:非常好。让学生试着在演草纸上写出实验表格。
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