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公开课实录及反思
标签:
张雪 |
分类: 芳村实验小学 |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教学难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四、教学媒体或资源:多媒体设备,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五、教学过程:
1. 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课题。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是谁坐井观天?并把青蛙贴上去。请全班朗读一遍课文。
2.
(1)提问:青蛙和小鸟是怎么遇上的?
(2)讲解“沿”字,并把小鸟贴上去。
(3)通篇赏析课文,感受青蛙与小鸟对话中的语气,分析它们争论的原因。
(5)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提问:同在一个天空下,为什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而青蛙却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究竟是谁错了?
举个例子:用纸筒看老师,结论:只看到老师的一部分。同样的道理,青蛙坐在井里,视线被井壁的周围挡住了,所以它只能看见井口大的天,而小鸟在天上飞,没有什么挡住它,所以它看到的天无边无际。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的天空,无法看完整。所以小鸟也希望它的好朋友青蛙怎么样?——跳出来看看。
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从此,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像小鸟一样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全面,不然就会像井底之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6)全班再读一遍课文。
3.
(1)续编故事:青蛙如果听了小鸟的劝,跳出井口了,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
4.板书:
教学反思:
1.
2.
3.
4. 教学重点没把握好。整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层层铺垫让学生就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有清楚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坐井观天”的意思,引导他们自己感悟出来,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这一目的而准备的。但时间没掌握好,反而给最后的延伸太多时间了。
5.
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