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猜数游戏》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6-05-20 01:06:47)
标签:

杂谈

  •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猜数游戏
  • 教学目标:1.通过猜数游戏,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ax b=c”这样的方程。 2.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思想方法。  3.在解决问题中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ax b=c”的方程难点: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操作法、讨论研究法
  •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导入新课

        导语: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玩一个游戏。(板书:猜数游戏)

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乘2,算一算等于多少? 

(等于60,你想的数是30)

那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算出来的吗?(用算出来的答案2=心里想的数)

这么简单的游戏,肯定难不住你们。那么,接下来智慧老人要和大家玩的那个游戏,可比这个难多啦,你们敢挑战吗?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ppt展示智慧老人与淘气的猜数游戏

        师:你知道智慧老人是怎么猜出答案的?(小组讨论交流)

生:逆推法(根据一个数乘2,再加上20等于80,用80减去20,再除以2,就可以得出答案)

 生:列方程

   2.师: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抓住了游戏中的什么等量关系?你能找出这个游戏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生:“淘气心里想的数x2 20=80”

 师:淘气心里想的数是一个未知数,我们可以用x表示。那么列方程为2X 20=80

 师:你有什么办法解这个方程呢?(根据以前学过知识解答)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二

 三、讨论释疑,总结升华

 1.生:根据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特点,我先两边都减去20,把20消掉,变成

        2x=60

然后两边都除以2,就得到x=30

 方法一:师根据学生所说写板书: 

         2x 20=80

 2x 20-20=80-20

               2x=60

         2x÷2=60÷2

               x =30

 师生小结:这个方法用的是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生:我先把2x想像成一个数,这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就是2x=80-20=60,然后再求x,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的道理,x就等于60除以2,结果x等于30。

 ppt展示方法二: 

                  2x 20=80

                      2x=60

                          x=30

  师生小结:这是用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解方程。

 2、怎么检验结果是不是正确?

 生:把得数放进方程里计算,就是:2×30+20=80,对了

 两种方法都能够求出x。

 3、对于第一种方法,我们把思考的过程都写下来了,而通常情况下,书写可以更加简便些,(教师把省略的部分用红色圈出,强调写“解:设”)现在你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了

    4、讲解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与格式。

⑴找等量关系

⑵设未知数、列方程

⑶解方程

⑷口头检验并做答

四、在实践用运用知识,总结

1.同学两两互玩猜数游戏,请两位同学示范。

2.书本练一练。

    第一题:列方程求x。(注意方程的书写格式)

 第二题:看图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这道题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看“线段图”,列出方程。

第三题:解决方程实际问题(同学黑板展示步骤)

3.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解:淘气心里想的数为X。 

                    2X 20=80             

              2X 20-20=80-20

                      2X÷2=60÷2

                             X=30

                答:淘气心里想的数为30.


教学反思: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2、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小细节不能注意到。比如:方程不带单位,解:设应该写在哪等等……,还有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

3.练习题时,没有经过筛选,选出具有带表性的题让他们练习。

4.、数学语言不够严谨、准确,有时自己提出的问题比较模糊,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回答。最后觉得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自己需要的严谨性与准确性。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lkMfWcc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m7l2r93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mXZ0z1f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oAGki72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IE6SY68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AJwOzMc2  

http://s1/large/0066c3sQgy71OC21t4qde 文理实习生:李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