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智能气功海南
智能气功海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276
  • 关注人气: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练好“捧气贯顶”和“三心并”也能达高成次---余洋

(2017-10-13 21:48:46)

为什么练好“捧气贯顶”和“三心并”也能达高成次---余洋

1993年春节,我去秦皇岛中心给庞老师拜年时,曾问过老师,我要多练哪套功法?老师的回答相当简单明确:“多练三心併,每天不少于两小时!”当时我还想:哪有那么了时间练三心併站呀?现在我明白了,原来老师说的“三心併”不是单单指“站庄”而言的,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练“三心併”:“三心併走”、“三心併坐”、“三心併看”、“三心併吃”、“三心併拉﹂(大便)、“三心併睡”、三心併……我每天练“三心併”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老师要求我的两小时,这就是我提升功力的重要诀窍之一!
我练功尚浅,但我反覆的看老师的书,去悟老师的“书中书”,我反覆的回味庞老师每次接见我时,所讲的每一句话,要去悟出老师的“话中话”,这应该也是我提升功力的另一个重要诀窍吧!
我虽然不如某些师资班的老师知道那么多,只懂得教捧气贯顶法、教三心併站庄,只懂得教形神庄,自己也傻傻的练,苦心钻研其中之奥妙,我也只懂得用“混元灵通”去治百病。
庞明教授指出:
(1). 捧气贯顶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其中蕴含著传统功法中的很多奇妙功法与诀窍,练之得法,可以直接进入高级层次…… 练外混元,是即浅即深的练法,它虽然是智能功的第一步功,但可以直指本元,直入高层次。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
(2) 练外混元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通透度,加深周身的开合能力,要发挥意识的主导作用,使外气直入深层直至中线上去﹝不仅是意念把气从外向里引,而且意念要在里面主动地牵拉﹞。这样练,有的人可通到中脉而入高层次。即使不能直接进入高层次,也可增强周身的通透且感知能力。﹝摘自“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
(3) 智能气功是开放性功法的,虽然没把练功歷程分了六个层次,但是每个层次之间是可以自动过渡的。人们的身心素质基础不同,练功后呈现的效益也有很大差别,有的人练第一步功后,就通了皮肉筋脉骨,有的通到内臟或中脉,使之内外融通,但有的人练到五元庄外混元通的也还不彻底……﹝摘自庞明教授“关於功理法问题的讲话”﹞
(4) 这麼多功法,练功时间怎麼安排?”这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要从打好基础做起,先在三心并、捧气灌顶法上下功夫。……练三心并站庄时也可以练发气,组场带气,看看内气外气。……练捧气贯顶要反复练,练慢的,练中等速度的,动作慢气不能断。……捧气灌顶练三个鐘头……就那一套动作做一遍三个鐘头……这样练的法,有的人可能就做不到了。……不过我觉得当你还没有认认真真打好基础的时候,应该把三心并站庄好好练一练。……希望同志们要练基本功,从三心并站庄练起。﹝摘自庞明教授“关於功理法问题的讲话”﹞
(5). 练三心併站庄就可以放在混元窍上。先练混元窍开合,它这一开一合里面气充上了,那个窍就开了……
﹝摘自庞明教授“关於功理功法问题的讲话”﹞
(6). 混元窍是传统功法中的神气併练的玄关窍,智能功也把它看作是神气混融的处所,所以体认混元窍是非常重要的练功内容,不仅在练功中,而且在平时要经常发“灵”字音体会之,首先体会到的是发“灵”字音的“振动”部位,继而体认到该处是空洞无涯、无形无相。至此后则要引动外气在此间开合聚散。认真体会内外出入的景象,若能使神意与之紧密结合,则是传统功法中的“结丹”,练此可直达高层次。另外,还要体认五臟之气在混元窍混融的景象。初练功也可用以意引气可在混元窍进行开合聚散,这是採气、补气的妙法,可减少练功反应﹝主要指祛病反应﹞。 ﹝摘自“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 ﹞
(7) 反复练混元窍开合,没事就练,慢慢它就不知不觉地打开了,窍一开里面就发生变化了。混元窍是中脉的一个重要部位,也為以后练中脉混元奠定了基础。﹝摘自“智能气功科学功法学”﹞
(8) 因为李佩珊同志经常在混元窍开合,所以气从混元窍往上下走了,这是咱们智能功的中脉。‥‥‥结合着李佩珊同志的练功情况,我给大家提出两 点要求:第一点,练功要刻苦。李佩珊同志就是通过刻苦练功,在没有中脉理论作指导的情况下,瞎猫碰死耗子,碰出个中脉线路的影子。﹝摘自庞明教授 “正确对待李佩珊同志的练功反应讲话”
我们智能功同道,看了以上庞明老师的论述,应该有所啟示:不要以為学的功法越多,功夫就提升的越快,经验告诉我,其实正好相反。

海南中医气功康复中心    www.zyqigonghealing.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