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源起: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充满生机、充满游戏的。所以种植是幼儿园的应有元素,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种植可以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中的神奇变化,直接或间接地获得许多种植方面和有关植物的经验;还可以让幼儿亲手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直到收货,经历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从而培养幼儿的认识能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长期持续观察中,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在种植、管理、观察玉米中发展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让幼儿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工具、材料及条件:
所需工具:小铲子、绳子、小桶、锄、水管、镰刀、玉米种子等。
首先发放调查表,幼儿和父母一起调查玉米播种的最佳时间、种植方法、发芽的温度、对天气的要求等、对水分的需求、对土壤的要求等条件。我们把幼儿搜集的材料进行汇总,总结出玉米的生长条件。
活动过程:
1.认识种子:我们请家长收集了玉米种子,和幼儿一起观察。(教师反思:教师适当的讲解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尊重幼儿的意愿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播种开始了,工具材料:玉米种子、薄膜、铁锹、小水桶等。(教师反思:这次种植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艰辛,也能激发幼儿珍惜粮食的情感。)
3.我们的种子发芽了(教师反思:教师要做好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面对幼儿怕累、不愿意种等表现,教师要通过合适的方式引导幼儿重新点燃兴趣之火,让活动有意义地进行下去。)
4.间苗(教师反思:间苗能让幼儿初步了解要理性对待一些事情,要学会舍弃。)
5.玉米地里的小苗苗(教师反思:拔草的过程其实也是幼儿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草的样子、草的作用同样也会在这个过程中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
6.我和玉米来比高(教师反思:具体直观的比较配上老爷爷的讲解,让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粘玉米和甜玉米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差别。)
7.我给玉米来施肥,工具材料:化肥、小铲子和小桶。(教师反思: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尽量考虑周全,考虑到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问题,教师应该给幼儿做好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幼儿自己探索,自己询问,或到管理人员处寻找答案。
8.玉米长虫记(教师反思:青虫的出现,其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契机—让幼儿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害虫和益虫。)
9.我们的玉米开花了。工具材料:教师为幼儿准备记录本和画笔,让幼儿认真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师反思: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能想的,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去想,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探索自己的世界。作为老师,我们要放手,让他们做观察的主人,在他们有需求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10.玉米宝宝成熟了(教师反思:实践出真知,实践中才能有真正的感悟。这次种植活动一定让幼儿理解了《悯农》这首诗。)
后续活动
1.做鲜花(教师反思:不能仅仅局限于种植玉米活动本身,还应该尽量将活动进行拓展,让幼儿动手动脑,与材料互动,使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
2.用玉米种子粘贴画
3.用玉米皮编织
活动总结
体验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我对幼儿的探索给予了支持,让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观察和体验来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简单地种植知识,给予他们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适当地给予帮助和指导。这正是对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种植可以让幼儿在感受爱的同时付出爱,让幼儿从小有一颗热爱生命、大自然和他人的心。
活动管理
1.肥料种子的管理
2.工具方面的管理
3.人员方面的管理
我们的收获
不但给幼儿带来了神奇、独特的体验,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更新了观念,并对课程有了全新的认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