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13:商玉虽美非和田,两者其实不沾边

标签:
共美寄藏古玩寄卖平台古玩艺术品电商田园玉翁艺术品互联网寄卖平台 |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
一夫之
广义的和田玉的最初的使用来自于先于“丝绸之路”的“玉石之路”,虽然有研究其起源很早很早,但多是揣测而已,和田玉的最早使用应该莫过于周穆王巡游西王母国了(参见就《古玉学步(95):天赐处处料与砂,莫因一说成固化》)。所以商玉虽美非和田。但每每有藏友把和田料作为是否商玉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甚至有赏商玉必和田者,未免南辕北辙了。
这是由于早期把商妇好墓出土古玉误认和田的原因。好像早期曾有大家指出“仅从妇好生前掌握大量精美的和田玉肖生判断,至少是和田玉的本质美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于是否还有权、神、族、旅等实际的用途和观念上的功能,也是值得考虑的。”于是,赏古界似乎有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定论”: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妇好墓中出土有较多的用新疆和田玉琢成的玉器证实,和田玉输入殷墟最迟在殷王武丁时代。
也不知是何机构作了严格的“鉴定”,反正大家都信相互摘抄以讹传讹了。
幸好有探真求实的研究者,研究证实商玉与和田不沾边。
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徐琳《玉出昆冈:和田玉的故事》(详见《紫禁城》2018年9月刊)选录部分如下——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玉文化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如果从目前发现的出土于黑龙江饶河小南山早期遗址的玉器算起,中国玉文化的历史已有九千年左右。直至今日,尤盛不衰。
商代—和田玉尚未传入中原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1104/9cf083c01b654f84889abf285dfd03b5.jpeg商 玉羊首 殷墟妇好墓出土 原被认为是和田玉子料
因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现有七百五十五件玉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即有学者指出,妇好墓中有和田玉,新疆和田玉早在商代时期就已进入中原,这一观点被大家接受并沿用至今。2015年底至2016年初,社科院文保中心对妇好墓出土的玉器进行科技检测,分析结果完全出乎意料:原本以为是和田子料的玉器并非子料(其结果即将由社科院文保中心的专家公布),由此也使得对妇好墓中有和田玉的看法产生了怀疑。在查验了大量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商代玉器及考古出土的商代玉器后,认为和田玉在商代就已传入中原的看法并不正确,目前并没有在商代玉器中看到和田玉的影子。大量的商代玉器应该还是使用的甘青及以东地区所产的玉料,并不涉及西部昆仑山的玉料。
西周时期—玉料来源尚扑朔迷离
西周时期玉器的玉料来源也处于扑朔迷离之中,虽有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但并不能证明西王母居住的昆仑山就是出产和田子料的昆仑山西部。西周玉器玉料来源应主要还是甘青及以东地区。当然,此时不排除有通过交换等渠道零星进入中原的和田玉子料,但还未见实物例证。另外,如果说此时已出现一条沟通西域和中原的道路,距出现一条和田玉东进的玉石之路还为时过早,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开始东进
春秋战国时期,文献里关于玉的记载开始丰富起来。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医无闾山、霍山、昆仑虚及禺氏,都是产玉之地。医无闾山在辽东地区,可以和现在辽宁岫岩一带的闪石玉矿对应。霍山可能在山西的霍州一带,是否有玉矿还未知。禺氏据唐代房玄龄注,则是「西北戎名,玉之所出」,估计是西北甘青地区的玉矿点。昆仑虚应指昆仑山,是否为新疆和田地区所属的西昆仑山还无法证实。但可以看出:产玉的地点很多,且昆仑山所产的美玉已走上历史舞台。
先秦文献中关于「昆山之玉」的记载较多。和田玉此时是否东进需要实物例证。有幸的是,笔者确实在目前的存世玉器中发现了和田玉子料的踪迹,故宫博物院就有清宫旧藏的战国时期和田子料玉器。这说明战国时期,已有和田玉进入中原地区。只是,此时和田玉并没有大规模东进,各诸侯国用玉来源的绝大部分应该还是甘青及以东地区的玉料。
汉代—和田玉成为最佳玉作原料
西汉中期,随着汉武帝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及对匈奴的多次用兵,以及后来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正式形成。新疆和田地区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出现了一批经典之玉,如西安汉元帝渭陵出土的一批圆雕玉件,大多为和田带皮白玉子料制成。东汉时期,王侯墓中用和田上等白玉或青玉的情况更为多见……
共美寄藏,作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互联网寄卖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共美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信: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