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81:玉面平静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下)

标签:
都市田园古玩寄卖平台古玉研究与鉴别古玉转让平台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
一夫之
一件玉件到手,先从何处入手?本无一定之规,全凭各自经验。学步以为:玉面洁净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2bd4b03422bb4649bcc58d6002d6f3a7.jpeg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天地人白玉三连环
(田园玉翁注:这件东西确认是明代的吗?)
如果整器老旧砂痕被蚀无法辨识,则勘验沁蚀风化。
古玉历经轮回必留沧桑之态。出土察沁蚀、传世看包浆。
“沁”的实质是玉入埋时间经历久远后,因土里、空气中、水里的各种元素(玉体外物质)的侵蚀(蚀咬、沙咬、中土咬)等,通过皮壳进入玉的肌理(玉体内置换)而产生的成分置换和变化,表现为色变——因浸沁而使玉原色变为沁色、形变——因蚀化而使玉肌体发生形状改变。
玉是一种像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善于吸收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一方面会将近邻的物质吸入自己体内,同时,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也会起酸化作用。特别是地中水银,会沁入玉质,同时相邻之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也皆随之浸淫到里面,所以凡出土古玉,都会沾染上某种颜色,这便是所谓的"沁色"。而古玉出土之后,经过人体的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丰富色彩。
绚丽的玉色是历代伪古玉者追求的对象,最晚从明代始,就有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冒充玉沁而“每得高值”的记载。其后的清,民国乃至当代,作沁的方法更加隐蔽,手段也更加高明,给无比灿烂的古玉文化蒙上了—层阴影。于是,沁色是鉴赏古玉的关键之—,也是伪制古玉的关键,真假之辨却无非只在“自然”二字。
自然之沁必须具备下列特征:沁必入门、层次过渡、工不碍沁、沁入肌理、沁碍光透,关于此点,《古玉学步(23):沁为色浸天作成,色历沧桑方成沁》已有详解,此处不再赘述。
举例如下:
1、仿商代鹦鹉,乍看沁色靓丽、似乎沁入肌理,但好像此“沁”带有什么规律,非自然晕散状态(图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b3df313684cb4c43b47a5c087958e69f.jpeg
图1
2、仿商代玉人,沁色过于浓艳,块状分布,规律化,表现突兀,非自然状态(图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9f446e02437b4886b62adf84056bde49.jpeg
图2
3、仿西周玉鸟,浑然一色无层次无晕散无过渡,非自然态(图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368dc83dbb5e454ba558aa03f98945bd.jpeg
图3
下一件是国家博物馆藏龙山文化牙璧(图4),细细品味到代真沁的沁门、层次、晕散、过渡的自然状态。当然,这是一件沁色层次过渡的自然的标本品,并不是每件到代真品都有如此明显的层次、过渡特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04eeff3bd5f24218b02908d98dc3a414.jpeg
图4-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8c6a589cfe3842578b42754efb055ad6.jpeg
图4-2
一件藏品到手,最初的“感觉”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逐步分解、细部考查,一错皆假、全部符合方为真品。往往一件感觉无疑的“真品”,细微考查局部观察之后,仅从沁色这个方面看,是否依然还带有自然沁色的特征吗(图5)?似乎那个“真”的感觉要荡然无存啦。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0c390b3a37f846c2a1d9ae0ca64d299e.jpeg
图5-1(田园玉翁注:这是赝品)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023/534058d019da4f3e943d6787cbe799ec.jpeg
图5-2(田园玉翁注:这是赝品)
共美寄藏,作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互联网寄卖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共美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信: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