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32:古玉沁色十三彩掌握要领莫徘徊

标签:
都市田园田园玉翁古玉沁色研究共美寄藏古玩寄卖平台 |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
一夫之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bf4b4ceb8100403c860fe2544e824da2.jpeg
题图
古玉沁色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价值不可估量。
田园玉翁注:这里删掉垃圾一堆文字。
(一)现象
沁:玉器丰富多彩、绚丽斑斓的色变特征,出自《玉纪》。
一块古玉,无论是“传世古”还是“出土古”,经过岁月的抚摸和水土的侵蚀,必然会留下种种色质的印记,从而为鉴别古玉提供了最可靠的依据。这里所谓的“色质”,色即沁色,质指玉质。
丰富多彩、绚丽斑斓——仅以玵青类的沁色为例,在《玉纪》和《玉纪补》中就有虾子青、鼻涕青、蟹壳青、竹叶青、澄潭水苍、雨过天青六种。这还不算,古玉上还有各种巧沁和多色沁,巧沁例如唐澜斑、黑蚓迹等,多色沁例如天地玄黄、群仙上寿、万福攸同者,可谓变化神奇......五光十色:玩家崇尚五色沁、行内又称十三彩、好沁者总结出34种古沁色大全、简直孙行者的72般变化。如此旖旎变幻,学人要掌握其中机要,必须要如“沁”之如何发生一样——掌握沁学之“门”。
(二)机理
矿物学的分析学问太深,矿物成份的构成实在记不住——其实是自己读不懂、学不会。下面就用生活常识能够理解的大白话说一段“原理”,权且假充一下也“有学问”:
玉是一种如同有生命的物质,具有吸收和排解其他物质的特性。古玉器被埋入土中之后,经历坑土环境的风化,其体内原有的物质会生起次生变化,同时也会将邻近矿的物质吸入玉体内,产生置换:析出者为灰皮白霜、浸入者为沁色。
由于土壤中各项酸、碱成份对玉发生作用,如地中水银、葬器松香、石灰及其他各种有色物质等的不断浸淫,玉质发生变化,出土古玉大多会沾染上各种颜色,这就是玉之先天的"沁色"。古玉出土之之后,经过人体的摩挲、盘玩,其体内的物质成分由于受到人气的涵养,玉性又会慢慢复苏,从而使古玉原先的沁色发生奇妙的变化,呈现出五光十色的丰富色彩,这就是玉之后天的盘变。
(三)辨证
第一部分:辨真
古玉沁变发生的关键是:沁“入”——沁的颜色都是天然从器件外部输入,沁入肌理,不可擦除;输送的方式为:浸淫;输送的过程:千百年的日积月累,无从替代。
古玉沁辨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只能在一个一个辨例中摸索和感知,积累久了,自会领悟日深。
观摩馆藏品,揣摩真沁色:牙璧(图1)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1a7a42e8374541e1920fd2030d434d24.jpeg
图1
观摩:
1、沁色:熟栗黄,鲜活艳而不俗,浓淡过渡自然,无明显边际,沁与非沁结合部略影略显、似有似无。
2、沁门:裂纹,璧面沿多裂纹出重沁、开窗处玉质相对紧密而沁未入,沁重边缘处出现土蚀斑,沁入肌理。
3、坑口:显示北方坑口沁色特征。
4、沁源:坑土。
5、沁色伴生状态:侧视整器皮壳显蜡状光泽,熟、旧感强。
真品渊源:国家博物馆藏龙山文化牙璧(图2)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debce47516db4fddb6eba9018a50e1e9.jpeg
图2-1:国家博物馆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c1d50f58ae6a49c9becfee49cd427405.jpeg
图2-2:国家博物馆藏品介绍
观摩馆藏品,揣摩真沁色:玉龙(图3)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46cb624a2f3a44f594f9cc8cfa7e31fc.jpeg
图3
观摩:
1、沁色:褐色沁斑无规则散布,或重或轻,点缀器物全身,随意而天然,无明显边际,沁色的生成与收起给人以捉摸不透的感觉,工痕与器面沁色浑然一体。
2、沁门:裂纹与边际,裂处(牙齿、尾巴)沁重,边际见蚀斑。
3、坑口:显示北方坑口沁色特征。
4、沁源:墓土与织物及其他。
5、沁色伴生状态:整器皮壳显蜡状光泽,熟、旧感强。
真品渊源:国家博物馆藏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玉龙(图4)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8bce3aaf8ae94ee8868a52dfba23c60a.jpeg
图4-1:国家博物馆藏品图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b6dcc83237f947ac86fc5e123184eaee.jpeg
图4-2:国家博物馆藏品介绍
第二部分:识假
而仿古玉也属于“与时俱进”,其“沁”色的形成则比较复杂,根据历史的发展,大致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最初用皮渗、巧色仿(图5),时间最晚从明代始,就有用苍黄、杂色、边皮、葱玉冒充玉沁而“每得高值”的记载,一直沿用至今。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b43e7cbd2f2f46e5a274bc53525c68d0.jpeg
图5-1:现代皮渗仿沁色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0a7a8199b8bf4946a68da6a8fc2a8ac0.jpeg
图5-2:现代用皮渗仿古玉沁色
2、其后用“羊玉”、“狗玉”等类似仿,时间从清到民国乃至当代,为求仿得“真”,杀生害命缺德失仁。
3、再后用醋、碱、茶、酸、酱、梅水等等、等等仿(图6),沿用至今。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70dde43968ac4573b98f8bdfca3a8524.jpeg
图6-1:现代人工上色仿古玉沁
https://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711/0e0ab7667632410e84465c558bc413bb.jpeg
图6-2:仿沁的漆状块状脱色剥落
4、当今科技发展,仿技也日新月异,用高玉注色......
简直仿技无所不用其极,防不胜防;但是,真的假不了,假的难成真。如何辨出仿,且待步步行。
共美寄藏,作中国最大、最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互联网寄卖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共美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信: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