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竹雕欣赏

标签:
明清竹雕欣赏都市田园古玉交易平台田园玉舍微店田园玉翁 |
分类: 明清竹雕 |
一组老竹雕欣赏
清 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清 竹雕山水人物笔筒
清 朱文友刻竹雕五老图笔筒。
北宋庆成末年(公元1041年),杜祁公(杜衍)告老隐居南京(今河南省商丘),与太子宾客致仕王涣,光禄卿致仕毕世长、兵部郎中分司朱贯,尚书郎致仕冯平,称为五老会。此笔筒刻工犀利,如鬼斧神工,刻画出山势之险峻,人物神态之生动。包浆亮瓦,保存状态完好。
清乾隆
竹雕莲纹佛龛
清
竹雕太平有象
清乾隆
黄杨木雕牧牛摆件
仲谦竹雕松树形小壶。清宫旧藏。壶用天然盘连的竹根雕成松树形,以松干为主体,松枝盘曲成柄,断梗作流。
濮澄:字仲谦,原复姓濮阳,后人取其姓第一字,单称濮澄。其雕刻技艺超卓,喜用盘根错节的竹根制器,是活跃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金陵一带著名的竹刻家。
朱小松 竹根雕佛手。清宫旧藏。
此器雕刻刀法精湛熟练,以曲直、深浅的刀法变化将佛手的姿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并蒂佛手寓意“多福”,是宫中的陈设器。
朱缨,字清父,号小松,是明代中后期最有影响的嘉定派竹刻艺术家,小松深得父传,工小篆,善行草,兼画山水,尤精刻竹。其作品颇有巧思,意旨精妙,刀法细入毫末。
朱三松 竹雕春菜图笔筒。清宫旧藏。
笔筒棕红色,陷地落刀的最深处在菜心,线条婉转流畅,运刀如笔,玲珑剔透,笔意深峻,颇见功力。
朱稚征,号三松,是明代嘉定派竹刻创始人朱鹤之孙。他的竹刻技艺精湛,成就超越其祖,达到了竹刻艺术的高峰。
朱三松 竹雕和合二仙乘舟
明晚期
朱三松 竹雕渔翁
明晚期
望云 竹雕荷叶式杯
明晚期
杯内壁阴刻隶书五言题诗及“万历庚辰(1580)秋日墨林山人”款。近底处刻阳文“望云”篆书印章款。“墨林山人”即明代浙江收藏家项元汴的名号,此杯或即为其所有。
竹雕荷花图香筒
明晚期
此器雕镂多至六重,与阴刻相配合和,刀法圆熟,磨工精致,不露刀痕,具有明末刻竹的典型风格。
竹雕飞熊
明晚期
此作品刻工浑厚圆润,为明代圆雕竹刻的典型器物。
竹根雕松树罗汉
明晚期
清宫旧藏
竹雕风雪骑行人
明晚期
风雪骑行人以竹根雕成,题材取自唐代韩愈诗句“雪拥蓝关马不前”。骑者头戴风帽,双手掩于长袖之中,耸肩缩颈骑于马背上,马儿双目圆瞪,四足叉开,双耳直竖,生动地表现了骑者被贬,顶风冒雪出蓝田关的场景。
黄杨木雕观音
明晚期
布袋僧以老树根雕成,闭目欢笑,大耳垂肩,裸胸露腹,左手捏着布袋,右手扣膝,倚袋而坐。布袋僧又被中国人称为弥勒佛,其形象原本是秀美的菩萨相。传说五代时僧人契此,身躯肥大,自称弥勒转世。因常背负布袋化缘于市,故名布袋和尚,中国人将其视为欢乐和福气的象征。
木雕布袋僧
明晚期
封锡禄 竹根雕布袋僧
清早期
布袋僧传为五代时人,自称弥勒转世。后背下侧刻阴文“封锡禄制”草书款。
此作品刻工精妙,人物形象掌握准确,惟妙惟肖,憨中现情,拙中见巧。阴刻的衣纹婉转飘逸,自然流畅。
吴之璠 竹雕对弈图笔筒
清早期
此器采用“薄地阳文”技法雕成。所谓薄地阳文,是指一种浅浮雕工艺,可于毫发之隙,见微妙起伏。吴之璠,字鲁珍,号东海道人,嘉定人,为清初嘉定刻竹高手。其“所制薄地阳文,最为工绝”。
竹雕狩猎图笔筒
清早期
清宫旧藏。
王易 竹雕滚马图笔筒
清早期
王易,字又白,嘉定人,精通书画和音律,擅长雕镂杂技,曾于京师从事雕刻业。
竹根雕卷心式刘海戏蟾图笔筒
清早期
清宫旧藏
李希乔 竹雕溪山行旅图笔筒
清早期
清宫旧藏。
李希乔,字迁于,号石鹿山人,安徽歙县人。工书画篆刻,兼能刻竹,作品传世者绝少。
王纪常 竹雕行舟图笔筒
清早期
王纪常,嘉定刻竹名手,《竹人录》归入名号未详,生平失考,以小字行者,称其“深刻笔筒极工细”
顾宗玉 竹雕迎驾图笔筒
清早期
此器酱黄色,采用高浮雕技法雕成,刀法灵透,构图紧凑,层次分明,刻工圆润平滑。人物面目神情生动如真,树石皴法皆富画意。
顾珏,字宗玉,是清初嘉定地区著名的雕刻家。刻技精深,细入毫发,一器必经一二载始成。
松山 竹雕荷蟹图臂搁
清早期
臂搁的纹饰是以荷花,螃蟹为主题的池塘小景。表现螃蟹踞坐于荷叶上,其姿态、叶面的虫蚀及似为清风所动的敧侧叶尘,都生动异常。图下方刻阳文“松山”篆书印章款。臂搁是文人在用笔绘画。写字时用以承腕垫臂的文房用具。
竹雕寒蝉葡萄洗
清早期
清宫旧藏
洗葡萄叶形,微拳如掌,叶缘如指裂,纳水其中,即成笔洗。又于外底雕一小叶,以为底足,并雕折枝葡萄一束,藤枝相连。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叶缘高处雕出一蝉,蝉的足尖及翼的轻薄都刻划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使人如闻其声。
竹根雕采药老人
清早期
清宫旧藏
采药老人用竹根雕成,高束发髻,长髯清癯,面露微笑,足蹬草履,药锄旁置,撩衣露膝倚坐在一块玲珑剔透的山石之上,似在小憩。其衣纹笑貌无不带有仙逸之感,栩栩如生。在老人手提的花篮中,满盛着寿桃,灵芝和仙草,是“芝仙祝寿”之意。
竹根雕海蟾仙人
清早期
清宫旧藏
海蟾仙人以竹根雕成,刘海状似弥勒,平顶披发,圆庞叠颐,右手撑地,左手捏钱,盘肱曲膝席地舒坐,上裸胸腹,垂乳鼓腹,斜眸大笑。一只三足金蟾绕过刘海腰系的葫芦和灵芝,奋力攀爬,似被金钱所引。此造型寓意“财源兴旺”
是竹根艺术中的精品。
封始豳 竹根雕醉翁
清早期
为嘉定派竹雕高手所雕佳品。
封始豳,字绵周,号廉痴,是清代著名竹刻家封锡禄之子。据《竹人录》记载:“竹根人物盛于练水世家封世,而精于义侯(封锡禄)……始豳艺不在乃翁之下”。
竹根雕蟾蜍
清早期
蟾蜍以竹根雕成,突睛阔口,肋边气囊,颌下褶皱,刻画夸张。踞地而坐,肌肉有力,似畜势待发。眼瞳以深色木珠镶嵌而成,显得炯炯有神,背后瘰疣依稀右辨,上负八只小蟾,正合“九”之吉数。小蟾姿态各异,在大蟾的背上攀爬游戏,初看似无规律,其实在对称布排,足见作者的匠心。蟾蜍因多子而象征子孙繁盛。
竹根雕仙人乘槎
清早期
清宫旧藏
仙人乘槎以一块厚竹根雕成,槎首置一堆连梗并蒂的寿桃,佛手和石榴,槎边长翘。仙人头戴帻巾,长髯垂胸,手持灵芝,坐于槎中。佛手、石榴、桃组合在一起,寓“多福、多子、多寿”之意,佛手与“福”谐音,寓意多福;石榴取其“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寓意多子;桃欲称寿桃,传说吃了可长生不老,寓意多寿。是竹根雕刻的佳作。
周芷岩 竹雕兰花图臂搁
清中期
施天章 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清中期
施天章,字焕文,封锡璋的弟子。清雍正年间选入宫廷造办处,不仅刻竹而且刻象牙、雕漆、制砚、多才多艺。
竹雕十二生肖图笔筒
清中期
此器采用立体高浮雕技法,壁厚筋显,刀工朴素。十二生肖通常作神异之形,而此处只作为山林动物出现,创意独特。
竹雕留青九狮同居图笔筒
清中期
清宫旧藏
竹根雕麻姑献寿仙槎
清中期
清宫旧藏
槎以竹根随形雕成,首尾上翘。一根侧枝分成两杈,一杈伸向舟底,一杈伸向舟中,弯曲盘结。舟首置两个酒坛和一盆仙桃,麻姑头绾双髻,身着叶裙坐在船舷右侧扳桨,另一女仙怀抱酒坛,坐在船尾的树干之上。麻姑是传说中的长寿仙人,每当蟠桃盛会时,均以灵芝酿酒作为寿礼向西王母进献,后世多以“麻姑献寿”作为祝寿题材。
竹雕夔龙纹活环提梁扁壶
清中期
清宫旧藏
壶以竹根短节处雕成,长圆口,扁腹,黏接云纹双耳及活环提梁。长圆形的盖上刻蝉纹纽,颈部雕饰阳文回纹一周,腹部镂空,在缠枝莲纹锦地上盘一身姿雄劲的正面夔龙。
,是仿古竹雕的稀有之作。
竹雕饕餮纹活环提梁执壶
清中期
清宫旧藏
执壶由竹根雕成,束颈阔腹,前有凤首流,后有执柄,除盖可开启拿下外,通体没有黏接痕迹。颈阳刻有两首弦纹,壶身弦纹下隐起饕餮纹。提梁由活环套连梁柄,梁柄雕成夔龙状。
此器造型及纹饰仿自青铜器,采用浮雕、浅刻技法,形态古雅,竹筋自然,是仿古竹雕中的珍品。
竹雕勾莲纹提梁花篮
清中期、清宫旧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和基金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优质基金,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本人的微店及咸鱼店
前一篇:中华文物典藏之瓷器篇(珠山八友)
后一篇:苏州博物馆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