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竹刻藏品的市场品牌价值
(2020-06-17 13:47:53)
标签:
施天章竹刻都市田园古玉交易平台田园玉舍微店田园玉翁 |
分类: 明清竹雕 |
竹刻研究带热一门艺术
2003年“俪松居长物”专拍,吸引上博竞拍的是一件明代朱小松竹刻归去来辞图笔筒,以110万元定向竞得。专拍中八件明清竹刻、七件当代竹刻均拍出高价,高17.8厘米的明代朱三松竹根雕老僧拍至264万元,为当时内地最贵的竹刻艺术品,底刻“三松制”楷书款。明代文人竹刻艺术始自嘉定朱鹤,其后其子朱缨、孙朱稚征祖孙三代开创了嘉定派竹刻艺术。朱小松、朱三松父子作品同场拍卖,机遇和价格始无前例。明代竹刻传世数量稀少,即便像明代双螭纹透雕香筒这样的作品如今也少见,拍至33万元,筒身透雕两螭,张吻吐舌,神态生动。朱氏祖孙作品罕见,市场常见的竹刻多为清制品。高13.5厘米的清代竹根雕采药老人刻工精湛,圆润写实,似雕刻李时珍像,拍至57.2万元,王先生“疑出封氏兄弟之手而未署名。其艺术造诣,实可与封锡禄抗衡也。”7厘米大小的清代竹根雕蛙,更是难得一件把玩类艺术品,动态雕工精美传神,19.8万元的价格超出估价近十倍。
2003年之后明清竹刻价格暴涨。“顾珏”款清康熙嘉定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图笔筒,2005年在香港成交价高达1076万港币。“臣天章恭制”款清代施天章竹雕耕织图笔筒,2012年在北京也拍至920万元。当前清代曾供职宫廷的竹刻名家之作,已经接近千万元。
竹刻作为一门艺术盛于明代中期,流行于文人阶层,贵在以常见易得竹材表现艺术思想,唯少数文化修养较高者才能为之,被称为文人竹刻。嘉定派之外,明代尚有以濮仲谦代表的金陵派、张宗略代表的留青一派。清代前期竹刻艺术盛于明代,封锡禄封氏兄弟曾入宫廷献艺,以吴之王番、封锡禄、周颢、潘西凤等人为代表。清人金元钰撰《竹人录》后,直到近代才有王世襄之舅金西厓撰《竹刻小言》,后经王世襄整理于1997年首先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竹刻鉴赏》,该书从竹刻简史、备材、工具、做法、述例、分派、辨伪、恢复和发展等方面研究,开中国竹刻艺术研究之先河,推热了竹刻的收藏、研究,以及当代竹刻艺术的发展。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当代竹刻艺术已经流派纷呈,其中不乏艺术名家,终成一个具有影响的艺术门类,嘉定还专门建立了竹刻艺术馆。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和基金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优质基金,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本人的微店及咸鱼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