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园玉翁
田园玉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914
  • 关注人气:9,2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

(2020-05-04 18:08:29)
标签:

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

都市田园

古玉交易平台

田园玉舍微店

田园玉翁

分类: 古玉深研

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1)
廖南

 

玉文化的概念

 

  古往今来,“玉”字在人们心目中都是一个美好而高尚的字眼。玉器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载体,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礼仪、商贸、图腾、宗教、信仰乃至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是其他任何古器物无法比拟的。玉器在古代社会中既是精神财富,也是物质财富。玉所特有的美丽光泽和温润内质使它成为一种超自然物品,被赋予人文之美,古人似乎对玉倾注了全部的才智和热情。

 

  纵观中国玉文化八千年的发展史,既古老又年青,至今魅力不减,生命力越来越旺盛,不能不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现今日常生活中,玉器或佩戴,或陈设,不过是寻常装饰品而已,但它在辉煌的中华文明史上曾经扮演过重要的角色,是中华文明奠基石。它是远古先民顶礼膜拜的神物,是森严礼仪等级制度的象征,是古人审美观念的表现,更是中华民族美好品德的化身。一部玉器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中华民族以“爱玉”和“尊玉”而著称于世。让我们发扬光大中国玉文化的优良传统,以玉比德,以德治国,共同感受中华民族爱玉、尊玉的伟大情怀。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玉带具引言

 

 “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先秦法服的“带”之“革带”和“大带”

 

  战国两汉钩环带滥觞

 

  汉代以后逐步流行“晋式”带具

 

  隋唐的金玉带盛行

 

  辽、金、元时期绦带独具特色

 

  明代玉带程式化

 

  清代革带基本消失,使用(闹装)带扣、带钩的绦带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革代的束结,早期使用绦带与绦带、绦带与固定在革带上的环或钩相系。随着革带装饰功能的不断增强兼具装饰和实用功能的钩、环相连束结方法逐步成为主流,钩、环、带上的玉饰也伴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的变革,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新石器时代

 

  以玉作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晚期。

 

  形制趋于简单,绝大多数没有装饰纹样,钩呈长方体,出土实物长度在5-8厘米之间,一端为两面对穿的大孔,可用于穿系,另一端琢磨成铲形钩状,钩首部分与后世的钩首呈反向弯曲。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夏、商、周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夏、商,目前没有发现带钩实物。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西周,应为成型期,但未见实物。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春秋时期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带钩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主体是金属带钩,玉带钩偶见。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钩身短小扁宽或环状,钩首钩相对钩身而言显得较大,扁长似鸭嘴,突出钩括作用,强调其实用性。装饰性纹饰见有满布器表的蟠虺纹,纹饰突起呈圆弧状,器体外边缘多齿凸状,给人以浑圆饱满的感觉,最大特点是没有钩钮。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战国、两汉

 

  玉带钩的发展使用的鼎盛时期。“满堂之座,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 《淮南子•说林训》记载了使用带钩的普遍与多样的状况。根据出土及传世的情况特别是参考借鉴周晓晶女士位于带钩的类型排比方法,分如下8个类型:

 

  1、四棱体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以战国为主。钩身四棱体,边棱轮廓清晰有平直的切削感,钩首简约,大多是马头状抑或只突出眼部和吻部的龙首,因此也被俗称为“马头钩”(田园玉翁注:马头带钩极少,我见过一个)。钩首相对扁长,留有春秋玉带钩钩首的痕迹。背部有长方形钮,钮柱两侧不内缩与钩身的宽窄一致。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2、宽体玉带钩:流行于战国中、晚期。基本型制是,钩首多龙首,钩身扁宽,背部有圆形钮。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3、琵琶形玉带钩:该种形制可以说是带钩的主体型制,从战国出现以来一直延续到清代。钩首多做龙首、少量禽首,钩身至钩首折弯初开始逐步加宽加厚腹部弧形突起形似琵琶,背部有钮多为圆形。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4、多节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基本特征是,体量较长大,有多节玉块组成,中间以金属条贯穿连接。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5、长形玉带钩:流行于战国至西汉。钩体修长弧状,多在15厘米以上,钩首多龙头,偶有钩尾也雕龙头的,背部有圆形、椭圆形或钝角长方形钮,钮低于钩首与钩尾的水平线。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6、禽形玉带钩:流行于西汉至东汉。体量较小,钩首多做禽首(亦见龙首),钩身弧形隆起鸟身状,依稀可分辨出双翼,背部有圆形或椭圆形钮。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7、异形玉带钩:除上述六中常见的类型外,还可零星见到异形带钩,这些代一行带钩基本上是为位王侯贵戚所作的精品,制作精美,标新立异,用来标榜自己特殊的身份。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8、金玉合体带钩:流行于战国。以金、银、铜等金属做钩体,表面再覆以鎏金、错金、包金等工艺,并镶嵌若干玉块、金玉结合,华丽精美。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战国时期玉带钩制作工艺精良,棱角分明,常以简练的线条勾画动物形象,具有抽象的意味,给人以严谨、规矩的总体印象。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汉代特别是西汉中晚期到东汉,题材丰富,造型多样,线条流畅,动物形象地塑造从抽象逐步演变到具象,给人以灵动、细腻的印象。

 

[转载]中国玉带具变化历程(图组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本人的微店及咸鱼店    :田园玉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