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器中的凤文化

标签:
古代玉器中的凤文化都市田园古玉研究与收藏开门红股侠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深研 |
最早的玉凤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保存如此完整,刻画如此传神的玉凤还是第一次发现,现在收藏在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玉凤出土在头骨下,横置,正面朝上,通长19.5、高12.5、厚1.2厘米,淡绿色软玉雕就,背面见4对横穿隧孔,表面局部见灰白色沁,板状,卧姿,弯颈,回首,高冠,圆眼,疣鼻,扁喙带钩,背羽上扬,尾羽下垂,背羽下绒羽清晰可见,蹼足内敛,整体形态作沉睡状。身体各部位用阴线廓出,颈和背羽之间镂透,体态表达有层次,线条优美流畅。这种集游禽和飞禽于一身的大型鸟类的原型,只能在“鸿”、“鹄”等雁形目下的科属中去寻找。根据其造型,可确定为天鹅属中的疣鼻天鹅。
疣鼻天鹅又称赤嘴天鹅,俗称“白天鹅”,可飞升
在良渚玉器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可以定名为“凤”的玉器出土,但是良渚玉器中出现了大量的鸟纹,形态各异,造型栩栩如生,在此我们把它列入凤纹一起加以比较。
在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件玉器堪称造型奇特、寓意深刻,该玉器正面看为一直立玉凤,凤展翅耸尾,胸部阴刻八角星纹,尖喙圆眼,双翅平展,气势雄伟,奇怪的是该玉鸟或玉凤的双翅居然为猪的形状,整体威武有力、雄壮健硕和后世的凤鸟形状有极大的区别,这种鸟和猪的结合,似乎与红山文化中猪和蛇的结合有着异曲同工的寓意,扑朔迷离,令人思考。
1949年以后,大量的发掘和研究表明,原先的所谓龙山文化,其文化系统和来源并不单一,不能把它视为只是一个考古学文化。现在,我国考古专家根据几个地区不同的文化面貌,分别给予文化名称作为区别。一般的分法是:山东龙山文化,或称典型龙山文化,即最初由龙山镇命名的那种遗存,其分布以山东地区为主,上承大汶口文化,下续岳石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庙底沟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豫东地区也有分布,由仰韶文化发展而来,属于中原地区早期阶段的龙山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900年至公元前2800年;河南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东一带,上承庙底沟二期文化或相当这个时期的遗存,发展为中原地区中国文明初期的青铜文化,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一般还分为王湾三期、后冈二期和造律台3个类型;陕西龙山文化,或称客省庄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陕西省泾河及渭河流域,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以新发现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为代表,主要分布在晋西南地区,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龙山文化的玉凤总体造型为镂雕,这种工艺特征在良渚文化和凌家滩文化中均有出现,只是龙山文化的工艺特征更为成熟精美。
如果说我们前面所展示的三个不同文化板块的玉凤有些牵强附会的话,那么在距今4200-4000年左右的荆蛮玉文化板块中的石家河文化的玉凤。俨然符合了所有凤的形状和寓意,石家河出土的玉凤为身体卷曲状称为“团凤”,采用了减地阳文的工艺,体形修长,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堪称栩栩如生。然而石家河玉凤第一次出现却不是在石家河考古发现中,也不是这样团凤的造型,而是出现在殷墟妇好墓中,起初被定为商代玉器,该凤体态优雅,造型雍容华贵,双尾分岔,头顶花冠,双翅收敛,侧身回眸,凌厉精致的展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古玉文化。妇好玉器为中国商王武丁配偶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墓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约
可以做为佐证的是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出土的牙雕上的双凤朝阳图,以及西安半坡仰韶文化出土的彩陶上的鸟纹或者可以说凤纹,足以说明新石器时代的史前凤文化正在蓬勃的发展起来。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