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竹雕笔筒赏析

标签:
常州博物馆竹雕笔筒都市田园开门红股侠田园玉翁老竹雕收藏研究 |
分类: 明清竹雕 |
http://www.czmuseum.com/files/103141/catch/293a867.jpg
《竹人录》载:“周颢,字晋瞻,号雪樵又号芷岩。美须髯,人皆呼为周髯。行草跌宕奇伟,师苏长公而多自得之趣。山水、竹石,临摹宋人诸名家,尽得神髓。山人天分极高,以画法施之刻竹,合南北宗而自为一体,无意不拽,无奇不有,朱沈一灯隐隐相继,而又神明变通乎其间,两百余年,首屈一指矣。”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周颢是嘉定竹刻史上承上启下之人物,竹刻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为世所公认。此笔筒通体以阴刻法为之。筒身所饰竹石图,这也是周氏所常作的题材,得心应手,以刀为笔,洗练简率,其“磊落不羁”的性格显然在竹刻创作上得到了体现。画面正中下部,着一斜出之卧石,石后一片幽篁,高低上下随风摇曳,石上青苔点点,一股清幽之气扑人眉目之间。落款行书阴刻“秋阴覆地常疑雨,寒色浮空半是云。芷岩制”。整幅画面转动观之,如赏手卷,能传笔墨之韵味。
http://www.czmuseum.com/files/103141/catch/01145d4.jpg
清
“西园雅集”为传世竹刻中常见题材,此笔筒取优质竹材,以深浮雕法结合浅浮雕法,并施阴刻法,写崇山峻岭之间,群文士名流西园雅集的故事
http://www.czmuseum.com/files/103141/catch/1663063.jpg
笔筒直口,外壁微撇,取高浮雕技法,雕刻三国时期东吴乔玄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咏赏曹子建的《铜雀台赋》的画面。图中刻两窈窕淑女,凤眼小口,秀美娇小,一女坐于榻前秀凳上,食指指点诗卷,一女斜卧综榻之上,右手持纨扇,睇视书卷,两位才女像是在娓娓而谈。笔筒的另一面行书阴刻“蘭兮蕙兮,凌凌凭几。同披墳典,收放参微”。以二乔并读为题材的竹刻作品,传世中最为著名的当为上海博物馆珍藏的清吴之璠《竹雕二乔并读笔筒》。吴氏作品在表现主题,刻画人物方面相当成功,有其特殊的表现语言,这也是其经典的魅力所在。此件作品从器型上、人物的开相上都和吴氏作品有着同工之处,虽未落款,但也相去不远也。
http://www.czmuseum.com/files/103141/catch/216c3f5.jpg
笔筒依竹节随形而制,整器造型通直修长,轻灵透气。外壁包浆莹润光泽,亮洁红润,呈枣红色,予人呈现灵秀隽丽同时又不失典雅沉郁之感。筒身壁面不着花纹修饰,而通体以行楷雕刻北宋理学大家周敦颐名篇《爱莲说》词句,落款梅鄰散人。其上雕刻运刀如笔,精致细腻,书法恬静秀整,自然洒脱,一气呵成而无凝滞之感,借助题字寓文人情怀于工艺器具之中,而毫无工匠之气,实属难得,堪称佳品。王梅鄰,又名王恒,字筠榖、茂林,清乾隆、嘉庆年间上海嘉定人,其族世代为嘉定竹刻名家,曾祖王谓詔得吴之璠真传,梅鄰自幼师承家学,善刻花卉、书法、山水、人物,尤其以刻小楷著称。此件作品选材精良,刻工精湛,实为文房上品。
http://www.czmuseum.com/files/103141/catch/c40036a.jpg
竹刻创作题材,各发展阶段是有不同的。常见的创作来源在三个方面:一个是传统戏曲表现的民间故事,如《蟠桃会》、《八仙会》、《西厢记》等;一个是古代历史事件,通常表现文采风流的,如“竹林七贤”、“西园雅集”等;另一个则是文人雅士笔下反映的闲情野趣,如此件作品表现的“山村归客图”景象。笔筒取优质竹材,以浅浮雕为主兼施阴刻法,刻画了一幅古代山村晚归的景象。画面之中一头戴冠巾的长者旅途归来,三个童子一个拴驴、一个携琴、另一个挑着行李,邻里三老隔篱相望,家人欲出门相迎,远处一老翁推车,车上载酒,老翁头带斗笠,面带微笑,似在吟唱小曲。整幅作品构图严谨,景物安排得体,错落有致,人物处理极富生活气息。阴刻行楷题款:“丁卯小春月,仿唐解元笔意。松涛山人。”作品从技法、山石、树木与人物的处理上都显示出典型的清代嘉庆、道光时期嘉定派竹刻风格及阶段性特征。松涛山人为清中期嘉定竹刻重要竹人,丁卯年为嘉庆十二年(1807),小春月乃指旧时农历十月。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