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收藏家秦康祥、秦秉年父子简介
(2020-02-05 00:07:19)
标签:
都市田园开门红股侠收藏大家秦康祥田园玉翁秦秉年父子简介 |
分类: 明清竹雕 |
竹刻收藏家秦康祥、秦秉年父子简介
秦康祥先生
国家文物局网站上的“秦秉年”介绍
他是一位古稀老人,自称“天一阁的一分子”,是天一阁博物馆的终身研究员。2001年来,他已2次向天一阁博物馆捐赠文物收藏品272件(套),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3件、二级文物65件,三级文物46件,他还想把余存的8000多件文物在有生之年再次捐赠给天一阁博物馆。他就是宁波秦氏支祠主人第五代后裔,收藏家秦秉年先生。他的捐赠义举,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引得了博物馆界的首肯,也得到了社会人士的赞同。
19世纪中期,秦秉年先生的祖先秦君安从宁波到上海闯世界,靠做颜料、钱庄生意发家致富,逐渐成为上海滩有一定名气的民族资本家,秦家也由此在上海立根了。他的父亲秦康祥,孩提时就时常到天一阁里游玩,结识了一些文化名人,从此也结下了深深的故乡情。迁居上海后,秦康祥生活简朴,唯一爱好就是喜欢篆刻与收藏。生前几十年时光,他尽自己所能把流落在外地的宁波人的字画作品一件件收集起来,并告诉秦秉年收藏并非为了投资增值,而是有朝一日送回故乡。父亲生前这一愿望一直未能实现,却深深烙在秦秉年的脑子里,也影响着他的一生和为人。说起父亲搜集《鄞江送别图》的往事,秦秉年的话就多了。《鄞江送别图》是一幅与浙东学派大有渊源的历史画卷,描述的是万斯同以布衣身份进京修《明史》、甬上诸生依依送别的历史场面。其父亲在文物市场上偶然看到了,认出是宁波的东西,就想尽办法买下来,要送回家乡。
秦秉年先生继承简朴、诚实的家风,尽管拥有弥足珍贵的文物收藏,但仍不改变生活习惯:他一不爱出门打车,二不用手机。他说这简朴的生活传统跟祖上白手起家在上海创业的经历不无关系。
为实现父亲的家藏的文物要回到家乡宁波,送到天一阁的遗愿,秦秉年先生在老年时多次奔回故里,就捐赠事宜多次与政府、天一阁洽谈,终于在2001年达成第一次捐赠事项。在同年12月9日文物捐赠仪式上,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各级人士注视下,秦先生慷慨地捐出101件(套)文物,其中98件是明清竹刻文物,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有国家一级文物23件、二级文物59件、三级文物15件。仪式上,原市长张蔚文热情地赞扬秦先生爱国爱乡的高风亮节,各界人士也以热烈掌声感谢先生为宁波文化作出的贡献。一件件文物寄托着父亲的乡思,也寄托着先生对父亲的尊敬。此后,天一阁博物馆决定聘用先生为天一阁的终身研究员。不擅言辞的先生说出的一席话:“我是天一阁的一分子,关心天一阁、发展天一阁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却一直感动和勉励着天一阁的同事们。
2003年,正逢秦秉年先生70周岁,老母亲90周岁时,他又慷然将家藏的另外171件明清瓷器交给了天一阁,其中包括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31件,他说:“以个人的力量收藏和保护文物,能力是有限的,而交给天一阁,我很放心”。他还说“把家传的珍贵文物交给国家,能够化私藏为公藏,使其得到永久的保存,何乐而不为呢?”二次举动令博物馆界和社会人士敬佩和赞叹。
秦先生自从1997年起定居在宁波,虽得到了政府和天一阁博物馆关心和帮助,却淡泊名利,简朴生活,远离世间风尘,默默地做他热爱的文化事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