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2020-01-28 06:35:19)
标签:

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司马昭嵇康

都市田园

开门红股侠

田园玉翁

分类: 明清竹雕

  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祝勇: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故宫博物院有一件竹雕香筒上,刻着《竹林七贤图》,所以叫“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修长的筒身上,雕镂着竹林七贤纹饰。筒壁上怪石层叠,竹林深远,竹林的深处,有三四重,纵深感极强,可见雕刻的功力。人物分为两组,错落有致:第一组为二人对弈,一人观棋;第二组为一人执笔伏案,三人或立或坐,围绕着他。石后松下,有小童鼓扇烹茶。从各个侧面上看,好似一幅幅画轴,组成一组联动的画面,假如拓下来,拓片则成了横幅的长卷,这正是此种香雕的神奇之处。图中石壁空白处,还阴刻印章两方,分别是隶书的“天章”和篆书的“施”字,我们于是知道,这工匠,叫施天章。

这施天章——雍正年间进入造办处的大国工匠,仿佛历史剧的导演,无论环境营造,还是人物调度,都见不俗功力。虽只是一件普通的文玩,但魏晋时代的飘逸浪漫,却随着他的刻刀,深入到材质中,入“木”三分——当然那不是木,而是竹,一种中国雕刻家偏爱的材质。从七贤栖居的竹林到施天章的竹刻,中间隔了一千五百年,但竹子的肌理与芳香,还是让时间的两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连接,让那个时代的气息、声音、影像,都可以触摸和感受。


祝勇: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竹雕西厢人物笔筒


今天我们讲述艺术史,常会聚焦于有名的画家、书法家,而对工匠不屑一顾。中国古代没有专业设计师,工匠实际上兼任着建筑、雕刻、家具、器皿这些领域的设计师,他们的“技艺”,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器”,也是“道”,在那些精美绝伦的物质内部,包含着有关剑侠、气节、道德的复杂伦理,物质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精神文明史——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史。“两个文明“,其实自古以来就彼此纠缠、融合,难解难分。

至于竹刻一行,历史上曾有朱鹤、朱缨、朱稚征(皆为明代)这些大师级人物,也是著名的嘉定竹刻的奠其人。而“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的作者施天章,就是嘉定竹刻的清代传人。

 

祝勇: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清张大千 《竹林七贤图》


从这件小小的“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上,可以搜寻到华夏文明贯穿了十五个世纪的精气神。那就是不追求“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屈以累己的生活”,在晨昏昼夜、风花雪月中,找到“真实、平凡而不可企及的美”。

历史中的一个人,或许弱不禁风;但这些风汇在一起,却绵延长久。只是,在这诗意之上,埋伏着一个血腥的结尾——司马昭最终还是没有放过嵇康。

处死嵇康那天,嵇康神色不变地走入东市刑场,看了看太阳下的影子,揣测着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就向兄长嵇喜要来一张琴,奏出一曲《广陵散》。

曲毕,嵇康把琴放下,说了一句:

“《广陵散》,于今绝矣!”


              祝勇: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嵇康行刑的那天,有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求朝廷赦免。

对他,这人间有太多的不舍。

不舍他的琴声、诗赋,当然还有容貌。

他的美貌,因他的死而消失了。

我想起米兰·昆德拉在《不朽》里写下的一句话:死亡是一个没有脸的世界。 

          摘自祝勇《故宫的文物之美》


祝勇:竹雕竹林七贤图香筒
《摹顾恺之洛神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共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二维码: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