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田园玉翁
田园玉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914
  • 关注人气:9,2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鉴定古玉和研究玉文化

(2019-12-18 15:25:24)
标签:

都市田园

古玉研究与鉴定

开门红股侠

田园玉翁

鉴定古玉和研究玉文化

分类: 古玉深研

 鉴定古玉和研究玉文化


     时下坊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相信一部分院校派的专家,更甚至一些国家级专家下来搞鉴定活动时,出现了面对面争吵的局面,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这里没有攻击专家的意思,仅仅是事实的评叙)

    1、一部分专家鉴定的依据是馆藏为蓝本,他们主要注重现有的器形和纹饰、玉质以及玉文化方面内容,依据之外的,就会先行否定。因为他们的名誉地位来之不易,这样不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否则,会担心在业界留下笑柄,也不符合他们做学问的严谨风格,他们注重的是馆藏学而不是实践学。

    2、他们的鉴定理论是基于师徒之间口口相传,而不是去盘玩,去实践得出的理论,虽然也参加过出土发掘,但若要经常上手盘玩、体会,恐怕不会成为现实。而鉴定玉器的新老,恰恰基础和根本是出土环境对玉器影响而产生的特征,这是不可改变和复制的。形制和纹饰,是每一个朝代因历史、文化、风俗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每个朝代都不尽相同;加工工艺也是随着生产力的水平而不断改进的。而入土后的主要依据,恰恰是他们不能全面掌握的。鉴定玉器是一门综合科学,因为某一方面他们不了解或是不符合他们已有的观念理论,所以就会枪毙。估计,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哪一个专家真正的自己花钱买东西研究吧。

    3、可能他们年轻时不太喜欢玉器,但是为了生活,而被组织安排成了一种工作。所以随时间的推移,资历、职称的高低,也就成了国家福利待遇制度中自然的产物。而鉴定的成败,不在于你写了多少论文,出了多少本书。实战者大多是出自内心喜爱,是真金白银买出来的经验和理论。

    所以,我认为研究玉文化和鉴定古玉器,应该分为两个不同的学科。研究玉文化的学者,如果您觉得没有把握鉴定玉器的新老,那就请您不要给别人鉴定东西!

    玉文化,可以让我们知道玉器演变的历史,通晓玉器在礼制中的作用,明白器形和纹饰的意义和传承;而鉴定,是对一件玉器是否新老的综合的判断,他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入土环境对玉器的影响。二者相辅相成,但又可独成一派。精通了玉文化,不一定能鉴定得了玉器的新老,鉴定了玉器的新老可以不精通玉文化。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鉴定玉器会更得心应手,让人更加心悦诚服。现实中不乏很多这样的例子:民间曾有盗墓或玩玉高手,一件玉器上手,能一下说出新老、坑口、年代,但不一定能讲出玉文化深层次的东西。

    但是,作为民间的鉴定者,应该更系统地掌握玉文化知识,这样才会更全面地鉴定一件器物,做到让人口服心服。因为民间的鉴定者缺乏的是系统的理论知识,如果能够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才是尽善尽美的事情。同样,如果专家能多接触一下民间有实力的收藏者,和他们平等的交流一下,最好能上手盘玩一下各个时期的玉器,总结一下玉器入土以后形成的各种特征在玉器上有什么表象,估计那才是真正的专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历代古玉研究与收藏,最爱商周战汉,中古明清亦可,喜精美略胜于年代;也喜欢佛像艺术,醉心于佛像的静谧与虔诚;亦爱明清竹雕。  

同时致力于股票价值投资研究仅做绩优白马,中线波段操作,以供收藏之资,诚交股友,分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信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微博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微博开门红股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