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史上不得不说的“乾隆工”

标签:
“乾隆工”都市田园古玉研究与收藏开门红股侠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深研 |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并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题”款识及“比德”印。碗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清乾隆 白玉花卉纹碗
白玉花卉纹碗,高3.8厘米,口径11.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佳,表面亚光。撇口,矮圈足稍外撇,底微内凹。碗表面运用去地浅浮雕技法,在口、足处饰两周俯仰花瓣纹,碗腹中部饰俯仰花叶纹,外底中间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
玉质碗在清代宫廷的使用非常广泛,数量上可算得上是玉器之最。采用玉质主要是青玉、白玉,其次是碧玉、黄玉。造型多样,如高足碗、平足碗、墩式碗、浅足碗、盖碗、花瓣口碗和直口碗等。主要运用浮雕、阴刻、填金等技法,有的在表面饰纹,有的碗内外均雕琢纹饰,还有的刻有乾隆御制诗和款识。玉碗的加工技术水平在清代中期达到了顶峰。
白玉云龙纹带盖宝月瓶,高15.2厘米,厚3.7厘米,宽11.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玉质温润。器腹扁圆形,似一轮明月,为仿瓷器宝月瓶而来。瓶身正反面均雕琢云龙纹。龙为正面盘龙,身旁缭绕着灵芝状云。龙毛发须张,圆眼泡,阔鼻,方嘴,双角上竖,身体扭曲成蛇形,三爪。双耳镂雕为两个小螭龙,作爬行状。镂雕盘龙形盖钮。整器一气呵成,纹饰雕琢精致细腻。
清 白玉宝相花蕉叶纹带盖提梁卣
白玉宝相花蕉叶纹带盖提梁卣,高19厘米,连提梁高25厘米,宽9.8厘米,厚7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器成椭圆形,造型仿青铜提梁卣。方环耳,提梁方折。圈足。器身上口沿雕琢一圈勾连回纹,颈部两面均浮雕宝相花纹,器腹下浮雕变形蕉叶纹,足部则浮雕一圈仰莲瓣,和盖钮上的覆莲瓣相互呼应,盖圆形,钮则雕为椭圆形,上下浑然一体。
青玉夔龙纹爵
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 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具有清代特点。清乾隆时期,在玉器、瓷器、珐琅等多种手工艺品中都可见到此种形制的仿古爵杯。
瓶黄玉质,大瓶居中,扁圆形,椭圆形口、足,口上有盖,盖面凸雕一兽纽。瓶身光素,凸雕蟠螭纹。瓶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四字款。大瓶一侧凸雕3只羊,两大一小,小羊立于一大羊的背上。大瓶另一侧由一玉兽承托小瓶,小瓶圆形口、足,瓶外凸雕螭凤纹。 作为与中华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畜,羊自古便被赋予了某种神秘的色彩。人们时常将羊之名附会人事祸福,如“羊祸”、“悬羊头门上,除盗贼”,又以“羊”与“祥”相通,将“吉祥”写作“吉羊”,汉瓦当中亦有“大吉羊”之字样。加之古人认为“美”与“善”皆与羊相关,因此,以羊作装饰多为寄托吉祥美好的愿望。 此器选用上好名贵的黄玉精雕细琢,并有“乾隆年制”的款识,不失为清中期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