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探源之1
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新疆的昆仑山是中国和田玉的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昆仑山的先民就发现了和田玉,三千六百年到三千一百年前的商代,已经出现了丝绸,但那时真正驰名的是新疆的和田玉,而并非丝绸。在和田玉石7000余年的开发运输的历史逐步形成了一条沟通西域和内地的“玉石之路”,它远比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早出几千年。
自古以来和田玉分为山产和水产两种。水产的称为仔玉,主要产于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喇喀什河(黑玉河) ,山产的叫山玉。产于新疆和青海的昆仑山之中。在新疆于田县以南的昆仑山的深处。有个叫“阿拉玛斯”地方,它是一个深藏宝藏的神秘河谷,最好的和田山玉就产于此地。出于对和田玉的偏爱,新疆登山探险家王铁男,连续3年进入昆仑山考察和田玉的产地。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我们驾驶两辆吉普车,从乌鲁木齐到达于田县流水村。进入昆仑山的路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难得多,从县城到流水村有五十多公里柏油路和不足四十公里山路,在我们看来这四十公里山路根本不成路。浑厚贫瘠的昆仑山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陡峭的山路加上缺氧,即使是四轮驱动的越野车也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坐落在克里雅河畔的村委会与村落古朴的建筑村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用卵石和水泥垒起的院落格外抢眼,四个角上高高耸起的锥形石柱子远看像一座教堂,据说这是于田县为开发旅游的独特创意。
流水村是于田县阿恰乡的一个最偏远的村落,它身居昆仑山深处,海拔2847米,居住着百余户维吾尔族村民。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离开村子不久,我们就看到了一条采玉人几百年来踏出来的小道,这条小道也正是通往阿拉马斯矿的玉道,它一直沿着克里雅河的一条支流向东延伸。骑行在昆仑山中的小毛驴比骡子马还厉害。 进入阿拉玛斯河谷的直线距离不过十几公里,要翻过3560米的阿拉玛斯达坂。阿拉玛斯矿就在前面的雪山上。到达矿洞有几公里路,毛驴也无法行走。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千百年来踏出来的玉道,真可谓:昆仑无路玉有路;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1号玉矿海拔4560米,在一处陡峭的悬崖下,我们借助绳索才爬了上去。11号矿有两个矿洞,每个洞都有两米多高,三四米宽,由于矿洞内外温差的关系,洞口处都结了一层薄冰。我们点亮头灯在了洞里走了三十多米还没到达尽头,经踏勘,我们发现为了防止积水每个掘玉巷道都是向上开凿的,而每个矿洞只有一个巷道,都根据玉脉的走向开凿的。我们在洞里用灯细细观察,洁白的玉脉清晰可见,用小锤随处都能敲下来玉石。通往11号矿陡峭的山坡上堆满了放炮崩下来的大小不等的乱石,玉石矿洞都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上。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途中我们还碰见了几个挖玉石的当地维吾尔人,他们利用开矿人下山之机上山捡玉,只见他们在山坡上挖了一个个大坑,试图从矿渣的底层捡上个世纪开矿人丢弃玉石。据记载,阿拉玛斯矿在清代就有人开采,解放后于田县在1957年成立玉石矿,主要在阿拉玛斯地区开采玉石,当年玉石资源非常丰富,开采筛选的都是上等的大块玉料,小块的和品质稍差的都当废料丢弃在山坡上,经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开采,矿渣堆积的越来越厚,随着玉石资源的日趋枯竭,表层的矿渣中已经很难找到有价值的玉石了。在玉石矿渣中选矿,据一个捡玉人说,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挖一天可以挣好几百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 [转载]玉石之路探源1:深藏美玉的冷酷仙境](//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为阿拉玛斯的青花白玉,我们这次阿拉玛斯之行队员们多少都有收获,我们从山上背回来了8公斤山玉,其价值足以支付这次旅行的开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