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八刀玉蝉专题研究

标签:
汉八刀玉蝉专题研究古玉微店古玉网店古玉交流平台田园玉翁 |
分类: 古玉文章精华 |
汉八刀玉蝉专题研究
汉代玉蝉除少数配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因此汉代的玉蝉是最有特色也最具标志性的,造型简洁,线条干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所谓的“汉八刀”在玉蝉的制作上最为典型,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如何识别“汉八刀”玉蝉?
1、两汉玉蝉多用新疆和田白玉、青玉雕成,用料讲究、形制古朴、质地上乘。若是传世玉蝉,经过长期与空气接触和人手的把玩,空气中的水分、人体的汗液等都会在玉蝉表面形成一层温润亮泽的包浆。
若是出土玉蝉,由于长期埋在地下,玉蝉表面受到有害物质侵害会出现整体或局部沁色,真正的沁色颜色自然均匀、带有旧气,而造假的沁色颜色较醒目、不自然。
2、汉代玉蝉的美学意义不同以往,蝉的形象变为概括、抽象、简约。汉代玉蝉器型规整平正、雕工浑厚、优雅适度、变化较少,因此有一定鉴别标准。
玉蝉皆高额、凸眼、宽颈,纹饰分布稀疏明朗,蝉身用粗细阴线刻划,纹饰简单。蝉双目斜凸于两侧。
西汉早、中期玉蝉一般为平头,中晚期以后呈圆形为多,蝉眼常凸于轮廓之外,两汉玉蝉颈部皆有弧线数条。背脊弧度平整,双翼对称、长而窄,如肺叶状,尖端挺劲见锋,有扎手的感觉。腹部微凸,可见阴刻线纹数条。尾作弧形渐收,数条横刻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表皮。
汉代抛光技术先进,打磨平滑光亮;琢工讲究干净利索,整体形象大气,线条洗练、硬朗,雕琢有力。这种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的雕刻手法,应用在汉代玉蝉身上,寥寥数刀,神韵尽在,素有“汉八刀”之称,汉代玉蝉的这股神气,也是鉴别汉代八刀蝉的重要依据。
“汉八刀”工艺在玉蝉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玉蝉的双翼都有重刀和轻刀。起刀的地方在双翼的两头,都是重刀,交汇于玉蝉的背部,为轻刀。玉蝉的腹部表现收缩功能的皮纹中间深,两边浅,均见刀锋。玉蝉头部的月牙形斜坡,斜刀渐深,两边见锋。
“汉八刀”的刻法是起脚浅落脚深,线条简练明快,干净利索,棱角线分叉,表现方法对称,形似神往。
田园玉翁注:这些起刀,落刀、重刀,轻刀的描述,开始深入了,当然也不排除互相矛盾的观点,总之这些是我们需要揣摩的地方,看看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田园玉翁注:在多个博物馆见到了真品的汉八刀玉握,都是带有极小的小孔的,因为可以认为汉八刀的玉蝉也是可以带有极小的小孔,当配蝉的,所以那种认为:汉代的八刀蝉没有带孔的,也即没有配蝉,配蝉是后来才出现的观点是错误的。
田园玉翁注:对于汉八刀玉蝉,仿品极多,外形上已经很难区别真伪,要从其他方面去鉴别。而且就是在东汉时期,八刀风格的玉蝉,也有细微的外形差别,所以不能仅仅从外形上去鉴别真伪。
以上的这些战汉玉蝉,已经都盘出来了,我认为这些在没有盘之前,在生坑状态时很多是玻璃光非常强的,可惜盘以后这些玻璃光都丢失了。所以我的一个战汉生坑玉蝉,一直没有舍得盘。
田园玉翁注:现在的汉八刀蝉,仿品非常多,工艺上已经很难分辨了,但是如果带有这种玻璃光的话,基本就靠谱多了,这种玻璃光以及包浆,是很难仿出来的,所以对于没有包浆的仅仅是外形和工艺上很到位的汉八刀蝉,不能轻易的定为真品。
田园玉翁注:
(1)头部,自上而下看,应该是什么样的?多找几件真品看看,一般是正面和反面的,但是自上而下的图片很少。
(2)正面正中的弧线,没有封闭,似乎很特殊。真品有很多类似一面坡的斜面,这件这种斜面很少,尤其是正中这个弧线一般是斜面的。
(3)仔细的看看阴线里的打磨痕迹,有没有横纹,有则不对。
(4)两汉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看看这件的材质。
(5)正反两面都要严格的左右对称,这是基本要求。

前一篇:苏州博物馆
后一篇:从汉墓出土玉器看汉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