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历代玉器赏析(1)

(2018-05-17 04:43:12)
标签:

上海博物馆历代玉器

田园玉翁

都市田园

古玉赏析

古玉微店

分类: 古玉深研

  上海博物馆历代玉器赏析

(1)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以玉作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象征、又是统治者祭天祀地的法物,也被用于辟邪敛葬,其自然属性被人格化和道德化,玉成为古代文化的标志之一。

  第一部分“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

  (约公元前6000~前2000年)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中都产生了各自区域特征的玉礼器和玉饰件,其中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动物形和几何形器物、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玉斧、玉戬和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璋、玉刀等最具代表,功能独特,内涵丰富。制作玉器需要有相当一批在民族内脱离一般劳动的高技艺专业生产者,这些精致的作品为民族首领或巫师所占有,它们是古代文明曙光初现的实物见证。

  这是上海地区出土最早的一件玉器,是马家浜文化的玉玦,玉玦是史前人们用来作为装饰的耳饰。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玉玦》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f82096e326846e5b8881da5e1a3dc12_th.jpeg

  《兽首玦》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

  兽体弓背卷曲,头尾相接处有一缺口,呈“C”字形。兽首刻划较其他同类出土物简练,双耳正面直立,双圆眼外凸,面部以鼻梁为中心隐起脊凸,并有若干条阴勾线波纹,背部对钻一孔。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06519ac332b46819500a0bf56577134_th.jpeg

  《玉蚕》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

  商周时期种桑养蚕较为普遍,墓葬多有出土,是为了防止人的精气外泄,作为葬玉使用,蚕口处多有圆孔,用于穿绳佩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0c5a8cac76046ce9b818a62bb63e073_th.jpeg

  红山文化的玉鸟,红山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玉器始祖,玉器特点是非常简朴,古拙。动物形象的玉器很多,象这件玉鸟或称之为玉鸮就是红山玉的典型代表,玉鸟表面光素无纹,仅以简单的轮廓线来表现鸟的形象,作展翅飞翔状。它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但这种压地隐起的工艺更加费工耗时,加工一块玉需要经年累月之功。

  《玉鸟》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田园玉翁注:红山文化,这种玉材质非常少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3aec00c528b4507ba04a972ae425228_th.jpeg

  挂在颈上的玉璜,是崧泽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器物,其造型多样,有半环型、倒桥型、鱼鸟型。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d179b6b89d34f739f4f8d1740b6c7ae_th.jpeg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61b921387544c9cb3a651cb5d899fb5_th.jpeg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3b59cf2ea874205aa6adb82dc15722a_th.jpeg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玉呈湖绿色,间有灰白斑纹。造型别致,似鱼鸟组合形。器表磨制光滑,两端有单面钻穿孔,遗有明显的悬挂磨损的痕迹。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931650f9eb24a199a4f6ab22e77e4d1_th.jpeg

  另一种器物叫做琀,古代先民相信灵魂不灭,人死以后要在口中放些东西,早期一般是放些食物,以后便放些金、银、玉等珍贵的东西,而这件玉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

  《玉琀》 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b8d27dd82b04618b16cbb69f08fe83b_th.jpeg

  崧泽文化之后就是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玉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7b645790f7e422fa5d01e0566f7d1b6_th.jpeg

  《鸟纹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田园玉翁注:良渚文化的璧上很少有鸟纹,一般都是兽面纹,仔细看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df2d01b80dc4b6fb02e52139937fbde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af2b494cce348fcbcce1f40de6e8900_th.jpeg

  《神人兽面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d24b2793bcb4437a8cefffd25c4aa06_th.jpeg

  《神像面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04328acb93d4bd58df5aa1664bbc01b_th.jpeg

  《神像飞鸟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2edd0be929a4a57a53bf66924acb6c3_th.jpeg

  《十五节神面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c7af45118a241b1984ee028f3aa8d14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6d2b820bd4d414ea7f710b0af45b0b0_th.jpeg

  《玉钺组合器》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5752f60c5a34e8190ce1540957fdf2a_th.jpeg

  《玉钺》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fefbc45aeef44088a5b07668ecb240d_th.jpeg

  《项饰》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项饰,项饰由大小、形状不同的穿孔管、珠、坠共71粒串成环形。最下一粒坠呈铃形。坠的两侧为管,管上浮雕双目和嘴组成的简化兽面纹,较为少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420519d436f49089ac782f424a5b9fb_th.jpeg

  《带钩》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田园玉翁注:这个仔细看看,良渚文化竟然有这种形制的带钩?本人持怀疑态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a724a55fbd942fcb69ab6f856da5217_th.jpeg

  《神人》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fecb079b55948d2a242703e5f339660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15d52f985064897923e4070f6cd6135_th.jpeg

  这件神人是海内外同类传世玉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曾为上海博物馆的标识性玉件。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c7800d996a64a7c9af1f16ea2076208_th.jpeg

  后面一件中心橱中的玉人首,是比较常见的石家河文化表现巫师形象的玉器。

   《神人首》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5b1996d6eff447fa3765b7e01695eab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d50b58fde7e4c8d98f693c4623a6f2e_th.jpeg

  《鹰攫人首佩》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eb7facee7c04fb4a055b7d75972ff3d_th.jpeg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3df0a5386a542da8eb1ea71d5b929d7_th.jpeg

  《四孔刀》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田园玉翁注:齐家文化这种大的扁平器物上的打孔,非常多的所谓的打孔打偏了,废弃,重新打孔的现象,我觉得不是简单的打偏了,因为这种现象太多了,玉工不可能这么粗心,因为这种错误太低级了,其他方面精细精心无比,但是打孔却定位如此粗心,不可能,我就此事请教过丁哲老师,但是丁老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c6806e4339149398983b9322dbcb289_th.jpeg

  《玉璧》齐家文化(公元前2400~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423721bc52644ae9b23a10575592a3a_th.jpeg

  《玉璋》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田园玉翁注:下图图片不好,竖直的中间棱线是固定线,非器物上的纹饰线,太容易混淆了,误导藏友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f48d5b1c4f742498b3a65d54f54488d_th.jpeg

  一件玉斧,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可看出表面琢有隐起的花纹,整个玉钺打磨的十分光润,应该是件高级别的礼器。

  《神面鸟纹斧》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af423d4499348269c83cc58c1c3fc1d_th.jpeg

  一只展翅欲飞的神面鸟隐隐约约显现在玉斧上。

  《神面鸟纹斧》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e578fcd50cb4246a79093eb5f1ffd30_th.jpeg

  第二部分“端庄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

  (公元前2100~前771年)

  夏、商、西周开始进入文明全盛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政权和实行礼治的需要,建立了一整套的用玉制度,产生了系列化的玉礼器,除了沿袭史前时期的一些种类外,还出现了不少新品,玉饰件也获得较大发展,形态以动物和想象中的神物为,有时也于人物组成复合纹样。当时贵族服装上都佩带玉器,所谓“君子佩玉”,玉饰是贵族身份不可或缺的标识。商周玉器风格和当时社会艺术风格发展一致,抽象变形,古朴谨严。

  第一个橱窗中,圭和璋都是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头部和柄部,圭一般是平首或是尖首,璋一般是弧首或是斜首。璋的柄部有齿牙,而圭没有。它们都是用来表现古代等级身份的,根据尺寸的不同来表明地位的不同。

  《玉圭》夏代(公元前2100~前16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107fde9a01c4ec4a6aa1d0d35fe8264_th.jpeg

  《玉璋》夏代(公元前2100~前1600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ad382a1ac0d45d4bcf0b0759f519866_th.jpeg

  第二个橱窗主要是一些仿制青铜兵器的仪仗器,比如戈,在青铜兵器中戈是实用的,但用玉仿制后便成为一种仪仗器,主要在国家重要的典礼场合以增威严,而不作为实用。

  《戈、矛、鸟首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640a6590a50248d2aa170b3ed5ffda24_th.jpeg

  《玉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3619918e885499da948097dce7a4b16_th.jpeg

  戈是仪仗器,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戈内部(即柄部)由青铜制成,上嵌绿松石,规格较高,为王室之物。

  《嵌绿松石铜内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6a7d95d9de34127a4e2925e0afc1020_th.jpeg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铜内上镶嵌有绿松石组成的兽面,因时代久远而有剥落。

  《嵌绿松石铜内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89757fd6fe6474aa906bb2836a09cc4_th.jpeg

  《玉戈》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2f084f99b074f9ab39ce47f9e42fbb0_th.jpeg

  戚也是一种仪仗器,它和斧的主要的区别在于它的两侧有齿牙,但功能是基本相同的,所谓“刑天舞干戚。” 此件玉器上装饰有兽面纹,为商代晚期最为流行的纹饰,商代铜器上常装饰兽面纹,虽然其意义仍未有定论,但却代表了商人的审美风尚。戚中有益穿孔,应是用来缚扎执柄的。兽面纹下还有涡纹和蕉叶纹,与兽面纹相得益彰。

  《兽面纹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田园玉翁注:这件东西如果不是在博物馆中,有多少人能认其为到代真品呢?很多人会因为三层纹饰的中层的纹饰而否掉该件藏品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faeb5e31e114e94820064554c2ea59e_th.jpeg

  《直纹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7f828d442a44bc3934f110f2b332299_th.jpeg

  《玉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2cc4d01020447d8aa1693604b9f554b_th.jpeg

  《玉戚》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9a9c2fd6c4d4e148c63a245f31c38a5_th.jpeg

  这几个橱窗展示的都是一些夏商周三代的装饰品,以佩饰为主,在这些器物上都有穿孔。古代的佩玉是非常多的,种类也是比较纷繁的。古代佩玉和今人有所不同,今人佩玉主要在颈部带一块玉,腰里挂一块玉,但古人是将几块几十块玉串联挂于身上,我们现在叫组玉佩,古代叫杂佩,身份越高的人身上带的玉越多。 橱窗中展示了很多商周玉器动物,大多为佩玉,动物种类繁多,以龙和虎最为常见。

  商代晚期,奴隶制国家的初步建立,以及冶金技术发展,青铜工具开始运用于制玉行业,从而促进了制玉工艺的发展。此期玉龙在史前时期的基础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商代晚期玉龙数量增加,造型风格发生了较大变化,从史前具有原始宗教色彩的龙,逐渐演变为一种符合奴隶社会礼制造型的龙。

  商代玉龙根据造型的异同大致可以区分为:蜷体形、璜形、匍匐形等三类。这件玉龙是卷曲形,这种蜷体的形态与商代甲骨文之“龙”字亦极其接近。商代大多玉龙的形态扁平,厚度通常在0.5厘米左右。龙体较短,大多仅雕一足,尾部细而勾卷。头部长有蘑菇形(棒槌形)兕角,有的竖立,有的后伏于颈。眼睛多为“臣”字眼或菱形。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田园玉翁注:这件东西可否认为是战国时期达到鼎盛的“S”的早期造型呢?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8ebcfc39d994c4691a23fe60f2619d7_th.jpeg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c24f845333a4308a293c4b9a3857ca4_th.jpeg

  《玉龙》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59f4f93a0e4403d865f5e812e7106cd_th.jpeg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7a8bc9491ef4f96a93aef7cf5638faa_th.jpeg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田园玉翁注:博物馆的玉器藏品一定要注意颜色,同一件东西,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相机,不同的曝光,拍出来的颜色差别极大,所以对于博物馆的东西,不要过分的相信其颜色!这是同一件东西,上下2张照片差别极大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f82616b2e684d2f88ca443005159913_th.jpeg

  《玉虎》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ece436653634d93a2d7772ada990c93_th.jpeg

  《玉鹿》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846f3250b024a4aa670fedddbb067f1_th.jpeg

  《玉犬》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8d3908576274729897668479f858828_th.jpeg

  《玉熊》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80668a8b4f449b591f928a011c493d0_th.jpeg

  《玉兔》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ef9b9736e0ef468a9af877a0ed38bc7e_th.jpeg

  《玉蜥蜴》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abda1d36e644788b8531a3b75f86cc9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db89d972de73435f97da89ae21bc9799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e4efa7bb9364b40b58fbb0447206815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0f650114bb304b469cc1a0f163dae4d2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698b2b43a504225a8abae8ad95adb70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d8d92c9288548d28f788a57082750ca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29021d06f8e43259346226f3fb06fc9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8e4775e4117449688ea3de2a5afcd38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ad2dbbbb0fc4318bf6ed2b0c3af2013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81340f9c293e419b9d54681d12e508f3_th.jpeg

  《玉鸟》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88a03299a554e4c95d4eff04c4f4f37_th.jpeg

  《玉鱼》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3b4b483a34a457ea336f67f526b4915_th.jpeg

  《玉鱼》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1b2c8dbf5924068bf0517f0bbe28a91_th.jpeg

  《玉梳》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田园玉翁注:这个的孔的棱,看上去是非常犀利的,这是宏观照片,这种东西就要看孔棱的微观照片了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a5f7a3da0514d2dbd39955a86c656d5_th.jpeg

  这个橱窗所展示的是一些龙凤纹饰,龙纹饰等等,是西周所特有的玉器。为一种复合的纹样,是将龙、凤、人这三种图像复合成一种图像。此类题材在西周非常流行,但在其他时代非常少见。

  《龙首凤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0cc5172964f4fb9ac2e3f5db87ee74d_th.jpeg

  《人首龙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e13447e7e9e49c69836a6fc7e395850_th.jpeg

  《龙纹饰》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dcbeeb7b69441828799362234ccad98_th.jpeg

  《瞑目缀玉》是古代独特的一种葬玉,俗称为“玉覆面”,从西周晚期开始一直延续到战国,到了汉代就演变成了玉衣,所谓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这种玉覆面往往是在墓主死后,在死者脸上先罩上一层帛,然后再将玉按人的五官缝制于帛上,就形成了缀玉。

  《幎(mi)目缀玉》西周晚期(公元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20ec5b64ef546acbbf276a03a9cd7ba_th.jpeg

  第三部分“灵动不拘的春秋战国玉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玉器发展的转变期。随着旧体制的“礼崩乐坏”,新体制的确立和生产力的进步,为适应现实社会需要,各种具有新形式、新内容的玉器品种不断被创造出来。饰玉替代礼玉成为主流,由多种玉器共同组合成德杂佩十分盛行、形式不一,变化多端,玉带钩和剑上的玉饰也颇多出现。流行以形体蟠曲或虬结交缠为特征的各种龙形纹样、造型奇异多姿、琢工精巧玲珑,风格自由浪漫。

  春秋战国玉器中最富有变化的便是杂佩,由于孔子儒家学说的产生,以及儒家学说对玉的推崇,用玉来比喻君子的品德,所谓“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形成了当时佩玉成风,从上层贵族到下层士大夫皆佩玉,橱窗中有一张示意图,是古代佩玉的图像。这件佩玉是从腰部把几件玉挂在一起,这样的组合现在看来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但是身份越高其玉器品种组合得也就越多。将组佩挂于身上,人走路的时候,玉器互相撞击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儒家学派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木佣玉杂佩图》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76546ae920f84a6c8f6908ae811d4de9_th.jpeg

  玉璜、玉环都是组佩里重要的组件之一。玉璜是一种扁平扇形器,类似璧环的一段。玉璜大多为圆周的三分之一,极少数为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双龙首璜》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f5a76136e0344d11ad0a1f1f99111540_th.jpeg

  上面布满了卧蚕纹,玉璜就显得更加润泽柔美了。

  《双龙首珩》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fd7d4c58dfd4b50b8c024bca12347d5_th.jpeg

  这个玉环上面有两个龙头,一左一右相互对称,就连上面布满的卧蚕纹也都是刻意设计精心雕琢的。

  《双龙首环》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af2d4c0763f4556a524d294135b499f_th.jpeg

  精致的玉饰件,将龙凤和虎纹集于一体。 那一个个小圆孔是系线绳挂其它佩饰的。

  《龙凤饰》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2ea875e68e6547c99a3e1207574768f6_th.jpeg

  两首相望的玉龙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是完全对称的,看来在古代对称美已是深入人心了。

  《双首玉龙》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4f80a90365f47489087a751de39e4f4_th.jpeg

  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春秋流行卧蚕纹,到了战国就比较流行谷纹,所谓谷纹就是像谷粒发芽的这种纹饰,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这种刻纹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器物。

  《谷纹璜》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c5979893acf4a3988ab92a5e024e61d_th.jpeg

  《谷纹环》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田园玉翁注:仔细的看这块玉璧下边的红沁,这是自然的,区别于很多高仿的伪沁染色效果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6347ef4f76c4be1814a65f591257bf5_th.jpeg

  《谷纹管》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16a35a389b447418e220aac5a10a53f_th.jpeg

  战国时期的龙,有一首双身,有一身双首,也有三条龙纠结在一起,说明这时期龙的造型千姿百态,可以说是古代玉龙的黄金时代。玉杂佩的组合方式,一般来说组佩的最下端往往是一条起平衡作用的玉龙,而上部的组合会根据不同的对象来加以不同的变化。

  《交龙》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310d13c9a6144eb59c8b09062250e7b6_th.jpeg

  《龙形饰》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b7691499ef3a4a93ac93ac27082622d8_th.jpeg

  《双龙首璜》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16c075dd2b9b4751a79785a610342699_th.jpeg

  《双龙首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此璜玉色晶莹润白,琢工精致。龙首分张,身饰谷纹,谷粒匀称饱满。璜顶穿有一孔,龙首及中部均有单面双穿,以系组佩带。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cd01b23d4e4644c5b9718f3b29311ca6_th.jpeg

  在这个橱窗中有两件玉器比较特别,一件是觽(读x),觽的形状如同兽牙和兽角。在没有文字产生的上古时代,古人往往结绳记事,所以事毕后将绳子解开就需要一种工具,便是觽。觽最早用兽牙和兽角来制作,而在文字产生以后便不再需要这样解结的工具,于是便用玉制作后成为一种象征的佩饰。在古代,儿童大多佩觽,这象征此儿童已具有成年资格,逢事能够迎刃而解。

  《绞纹觽》战国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5f514db596f74d98b92ea033c72f097f_th.jpeg

  边上一件我们称之为韘(音射),韘指的是扳指,最初是戴在大拇指上,古人射箭时用来勾弦的玉筒状物,为了保护大拇指不受伤害,是一件实用的工具。到了汉代以后就演变成了一种佩饰器,俗称鸡心佩,学名韘形玉佩,作为一种表示会射箭的象征器物。而到了清代,这种扳指就纯粹变成一种玩赏品,成为清代王公大臣上朝斗富的资本。

  《勾连纹韘》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44e1920b66a445d2a7d4f213121c2241_th.jpeg

  下个橱窗所展示的是带钩,从最早的史前良渚文化到战国时期,其结构已演变为钩首、钩体、钩钮,基本形制侧视为横S形,钩体中部或下端有钩钮。其用法是将钩钮嵌入革带一端,钩首钩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

  《龙首带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742077be4754f9eb5563da86a900c4b_th.jpeg

  玉带钩形式也更加多样了,有长条形、铲形、琵琶形等各式各样。在当时社会,铜或铁做的带钩普遍使用,而用玉制成的带钩则是上层贵族所专用的。

  《兽首带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9cf85846bf3b48d8b43b14f6783c0417_th.jpeg

  玉带钩的造型也受到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当时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习俗传入中原。这件玉带钩以浮雕手法,通过丰富的层次变化,雕琢饕餮纹饰,长而卷曲的粗眉和凸起的圆瞪双眼,以及狰狞而凶狠有力的两枚獠牙,显现出一种“狞厉的美”。整器雕工生动精细,分寸拿捏恰到好处。

  《兽面纹带钩》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411/a6df4fef669d41d8a3ac1f14f597dc37_th.jpe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诚交古玉藏友,博主居北京,主攻古玉研究与收藏,亦喜文人彩瓷(珠山八友,浅绛彩)  
同时致力于股票研究,以供收藏之资,欢迎结交股友,共同探讨分享股票心得及信息
本博主微  可扫博客首页: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欢迎关注:
本人的收藏博客(已认证)田园玉翁
本人的股票博客(已认证)开门红股侠
欢迎关注古玉微店(网店)田园玉舍
上海博物馆历代玉器赏析(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