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2018-08-05 09:36:33)分类: 示范引领 |
第二章
课题:黄河的治理 |
教学课时:一课时 |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
|||||
教材分析: 重点: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和黄河的治理措 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
|||||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
|||||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
教学 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欣
赏
篇 |
展示黄河景观图并播放《黄河颂》 |
根据画面谈谈对黄河的感想! |
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概
况
篇 |
你
知
道
吗 |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及形状? |
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源地及去向。 |
加深学生对黄河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 |
|
黄河的主要支流? |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主要支流 |
||||
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
||||
黄河流经的省区? |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
||||
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 |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 |
||||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
||||
贡
献
篇 |
指导学生扮演水利专家、旅游局局长、农民、文化局局长分析黄河的贡献 |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图说明黄河的奉献:水能资源丰富;灌溉作用;旅游资源;中华文明发祥地。 |
通过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
忧
患
篇 |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组和第二组诊断黄河在上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黄河上游出现了凌汛 和荒漠化现象并讨论其危害 |
通过对黄河的忧患的分析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第三组和第四组诊断黄河在中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及成因,讨论黄河之害。 |
||||
第五组和第六组诊断黄河在下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
第五组和第六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下游出现了地上河、断流、凌汛现象并讨论其危害。 |
||||
治
理
篇 |
指导学生分析治理黄河的措施 |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探究治理美容上游的处方 |
通过探究治理黄河各河段出现的“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
||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探究治理美容中游的处方 |
|||||
第五组和第六组的学生探究治理美容下游的处方 |
|||||
评价 园地 |
利用多媒体展示每期“非常1+1” |
学生完成练习 |
检查学习效果 |
||
课堂 小结 |
展示<<黄河的治理>>地理诗歌 |
学生总结 |
强化学习 |
||
家庭 学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