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开课教案:第三节河流(第三课时)

(2018-08-05 09:36:33)
分类: 示范引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第三课时)

                       麦元中学:胡志明

课题:黄河的治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3.分析黄河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探究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2.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                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教材分析:

重点: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和黄河的治理措      

 

难点: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已学过世界地理,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的过程中已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区域的基本方法,区域分析方法对学习中国地理仍然适用。但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黄河景观图并播放《黄河颂》

根据画面谈谈对黄河的感想!

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河,先来了解黄河的概况。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及形状?

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源地及去向。

加深学生对黄河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

黄河的主要支流?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主要支流

长度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黄河流经的省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省区。

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和气候区。

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根据图说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指导学生扮演水利专家、旅游局局长、农民、文化局局长分析黄河的贡献

引导学生根据地形图和干湿地区图说明黄河的奉献:水能资源丰富;灌溉作用;旅游资源;中华文明发祥地。

通过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渡)千百年来黄河就像慈祥的母亲哺育着两岸的人民,我们称它母亲河,可有人说它是害河,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组和第二组诊断黄河在上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黄河上游出现了凌汛 和荒漠化现象并讨论其危害

通过对黄河的忧患的分析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组和第四组诊断黄河在中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及成因,讨论黄河之害。

第五组和第六组诊断黄河在下游河段有何病,并开诊断结果。

第五组和第六组的学生根据图片诊断下游出现了地上河、断流、凌汛现象并讨论其危害。

 

 

 

 

指导学生分析治理黄河的措施

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探究理美容上游的处方

通过探究治理黄河各河段出现的“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第三组和第四组的学生探究理美容中游的处方

第五组和第六组的学生探究理美容下游的处方

评价

园地

利用多媒体展示每期“非常1+1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习效果

课堂

小结

展示<<黄河的治理>>地理诗歌

学生总结

强化学习

家庭

学习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课后查阅资料跟爸爸妈妈一起谈谈对黄河的认识,宣传保护黄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帮助黄河尽快治好病、美好容。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