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第1课时)
(2017-05-26 15:00:44)分类: 教学研究 |
第二节
一、课程标准及其解读:
1.课程标准:
2.课程标准解读: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整治的目的。“以某流域为例”,表明教学过程要采用案例教学,并总结出流域开发的一般性原理和方法;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应该从流域的自然背景和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全面分析和评价,进而了解该流域开发的现状,既要发现流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又要探寻流域综合开发之路,最终提出综合合理的对策措施。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域的概念及流域开发的整体性特点;
(2)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然背景对流域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分析,学会流域分析方法,并能加以灵活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背景分析,理解流域的开发要从总体特征来入手,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视角看问题的能力,对流域开发应该持有审慎的态度。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二节 流域的综合开发”。是继“能源资源的开发”之后,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分析河流流域开发利用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材既是对上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的延伸——河流流域综合开发中水能资源是其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又是自然资源综合开发的深化,河流流域开发具有整体性和特殊性的特点,不同流域开发建设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流域的开发是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是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四、教学重点:
(1)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2)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五、教学难点: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分析。
六、教学方法:
七、教学用具:
八、教学用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教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 |
[课件展示]:资料:谁为不会说话的鱼赢得了生存的权利? |
学生阅读、思考。 |
给学生一些惊异,从中总结共性——流域的开发,引发学生思考。 |
【新知学习】 一、流域的整体性及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二、流域的开发背景 |
一、流域 1.相关概念 [课件展示]:流域的概念。运用动画效果演示河流的组成和流域的含义。 河流有干流和支流,支流又可以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以此类推。 在河流干支流的周围有一些地势较高的地形单元,如山地、丘陵等,它们作为流域的分水岭,在分水岭包围的范围内形成了河流流域。 2.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思考讨论]: 流域的自然背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哪几个方面分析?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自然资源等 [思考讨论]:河流(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有哪些? 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居民点的布局等等。 二、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一)、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课件展示]:动态演示流域不同区域开发示意图。 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 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平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二)流域的自然背景 1、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田纳西河流域位置图,学生读图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课件展示、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带着问题分别从地形、气候、水系和矿产资源3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小组:地形 1、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特征是怎样的? 2、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影响了流域开发的哪些方面?不利的影响该如何解决? 第二小组:气候 1、根据诺克斯维尔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如何? 2、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影响了流域开发的哪些方面?不利的影响该如何解决? 第三小组:水系和矿产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水系特征如何? 2、这种水系特征影响了流域开发的哪些方面? 3、田纳西河流域的矿产资源如何?对其进行开发会产生什么影响? 不同的自然条件影响流域开发方式。流域的开发应多方考虑,全面分析。 影响流域的开发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水系、自然资源等。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
学生根据导学案及课前预习理解“流域”等相关概念。 调动知识储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 思考,流域不同区域,开发利用形式上的差异。 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系、自然资源等方面分析其对流域开发的影响。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能力。流域开发利用方式的的多样性,说明流域开发应从流域整体考虑。 复习旧知识,生成新知识。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学习方法,灵活运用的能力。 引导学生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流域的不同区域开发利用方式存在差异。 紧紧围绕流域开发方向,分析自然背景对流域开发的影响,形成分析方法。加强学习方法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 小结知识要点,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和对地理问题进行概括的能力。 |
【课堂练习】 |
【课件展示】相关题目 |
学生思考、作答 |
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巩固的作用。 |
【新课总结】 |
流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区域,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非常密切。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对河流进行开发利用,除要考虑河流的特点外,更要考虑流域的整体性特征,进行综合开发。 |
|
系统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个系统的认识。。 |
【布置作业】 |
【拓展延伸】 安庆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而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如果我们要对长江流域进行开发,我们应该了解长江流域的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而它们分别对流域开发造成什么影响?请同学们回去收集相关材料,分析这些问题。 【课后预习】 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我们已经了解,那么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对于流域的开发到底该如何进行? |
学生课后预习及知识延伸。 |
引导学生形成课后预习习惯。 并启发学生思考延伸本节课知识并加以应用。 |
十、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流域
1.流域的概念
2.流域的开发利用方式
二、流域的自然背景
1.不同区域开发保护的重点
2.流域的自然背景
十一、教学反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