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陆的变迁》一节教学设计

(2015-11-07 21:48:03)
标签:

教育

分类: 示范引领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题:海陆的变迁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教师:胡志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

            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了解世界上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世界海陆分布格局,解释世界主要山系、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海陆不断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材分析:

重点:海陆变迁的原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难点:对板块构造学的理解和应用其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对直观教具的反应和接受较快,思维活跃,不受定势束缚,乐于动手,善于展示自我,缺乏空间立体概念,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一些有关的地理分布知识较少,对地理事物分布知识的记忆缺少方法。

教学思路及策略: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

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下面就讲给大家听听。

利用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引起求知欲。

一、

 

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一些关于海陆变迁的知识。

.沧海桑田

1)案例探究:

案例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

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

师:对,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案例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案例3荷兰填海造陆 

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得出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个:1.地壳运动;2.海平面升降;3.人类活动。

 通过读图观察、讨论探究、举例说明,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以案例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学生乐于接受,兴趣盎然。

二、

过渡:人们已经知道了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上半页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那是“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之间的较量。地球活动论者认为:七大洲四大洋在运动。地球固定论者认为:大地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师: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1页阅读材料《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回答下面的问题:

1.魏格纳发现南美洲、非洲轮廓的什么特点?

2.他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什么设想?

3.为了证明这个设想,他怎么做的?

4.他找到了哪些证据?

指导学生读图讨论。

学生回答:

1.大西洋两岸的两洲轮廓凹凸相吻合。

2.两个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3.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寻求证据。

4.⑴图:大西洋两岸两大陆古地层的相似性,证明两大陆可能曾连在一起;⑵图:大西洋两大陆两岸动物的相似性—海牛、鸵鸟。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它们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从而证明两块大陆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开的。

师:对,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猜想。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长达2亿年的历史时光课件演示:大陆的漂移(动态)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层层递进,由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学生容易

接受和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直观显示大陆漂移的过程,是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三、

过渡:由此可见,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七大洲和四大洋也不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分布的,而且至今处于极其缓慢的变化之中。那么,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学生阅读“板块的运动”课文。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课件展示:板块分布

回答:

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那几大板块?

板块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板块边界相互挤压、碰撞或拉伸会造成什么结果?你能否用书本模拟一下?

拿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对比板块分布让学生自己总结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状况。

 

 

 

 

 

学生对板块构造理论的掌握难点不在于文字的不理解,而是对板块构造理论基本观点的运用。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评价

园地

“学以致用”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习效果

课堂

小结

地理歌谣

大陆在漂移,病床上思索,

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亚欧和非印,大洋加美南,

板块的构造,六块来拼合。

碰撞与张裂,山脉与裂谷,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沧海桑田变,调查证据得,

科学与创新,就靠你和我。

巩固新知

家庭

学习

结合今天所学内容课后查阅资料跟爸爸妈妈一起谈谈对海陆变迁的认识!

                                                                                                                    2015年11月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