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心得
(2018-03-06 19:16:46)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学习情况 |
今天,再次提及它是因为教育、因为一本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指南》,这是一本由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蒋洪兴、王聚元负责主编的核心素养视域下的课堂教学变革丛书。全书除了前面的绪论外,从六个专题分以展述: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课型创新、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课堂结构、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听课评课等。本丛书不是研究核心素养的理论专著,更不是学术专著,但它凸显了指导性、实践性、科学性等特点,着眼于我们教师身日理解、领会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指导,它论述的重点是指向课堂教学的,它为我们一线教师阐述相关理论的同时,更就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可感、可触的具有较强操作行的指导性建议,读后颇受启发。
一、让核心素养落地,要明确一种关系
其一:何谓学生的“学”。必须明确:学习是行为的变化,学习时意义的建构,学习是领悟的生成,学习是一种经验的能动再建。
其二:何谓教师的“教”。必须明确:学习并不是指学生知道教师想教的“结果”。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收集信息并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学生并不困难,真正困难的既不是显示教材,也不是提供信息,而是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教材的意义,并且付诸行动。这正是“教”的真谛所在。
其三,何谓“教学沟通”。必须明确:教学中师生是在相互向对方作出解释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知识的建构的。所谓教学沟通的过程,就是拥有不同代码系统(即解释信息的框架)的人员之间,以学习素材为媒介及其复杂的沟通过程,是以教师的代码系统为媒介,促进学生获得文化先人的代码的过程。
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解读教材
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取舍和确定教学内容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内容筛选和确定,其次要明确“为谁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否有效、是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判断才有实际意义。王荣生教授说:“学情的分析如果具体到每篇课文学生所具有的学习经验、他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已经能读出什么、他们还有哪些不懂、还有那些读不好、感受不到,实际上等于没做过。”因此,学情分析不容忽视。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内容筛选和确定,还要弄清楚“教什么”。教材是学生进行实践和训练的例子和素材,而不是最终的归宿。依托教材叫什么,这是对教师专业思想和技能的考验。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着力选择既有教学的认知价值,又有核心素养教育价值的方面进行挖掘、研究教材,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打造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根据核心素养的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处理、加工、改变乃至增删、更换,教师需要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解读教材,准确把握和确定教学内容。在取舍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根本,要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为依据,要以开发和利用资源为优化手段。
以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教学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教师要诊视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改变原来的“提问-讲解-巩固-作业”的教学方法,改变原来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给,你收”的教学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有效探索,主动建构知识。在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要创设鲜活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二是激发学额好难过的兴趣。”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活化语文教材,创设鲜活的情境,并借助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让课堂生“色”生“辉”、“声”动课堂,让课文里惊呆的文字活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随之盎然,很快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要注重巧妙点拨,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更要以来学生能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不能仅仅依靠记忆与积累,更要依赖感悟与思维。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抓住知识点本质,巧妙设计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朱喜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巧妙地教学方法可以设计在教材敲到好处的切入点,可以设计在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可以设计在教师敲到好处的点拨中。教师要努力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一方面应突出学生重要参与者的角色身份,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为血色好难过大件成长的阶梯,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关注经历过程,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空。英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经历的全过程,了解学生参与学习的深度、广度和积极性,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教学策略,真正课堂教学效率。
核心素养积极倡导基于任务或者项目的学习任务。这是一种任务驱动式学习。在操作实践中,教师要注意“三有”:任务和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有趣,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任务和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有度,能适应学亨德认知水平;任务和项目活动的设计要有序,能推进学亨德思维发展。
“教,都是为了不用教”,叶圣陶先生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
那么,课堂是否有效,是否高效,是否能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判断才有实际意义。于漪老师在《我和语文教学》一书中指出,教师要从“教出发转换到学生的“学”出发,要充分考虑啊到学生的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学的过程中会碰到哪些障碍,怎样帮助他们解决,怎样才能使他们发挥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怎样才能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我们教师要明白: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体,要具体落实“教在学中”,就要看教师的“教”是否凸显了血色好难过的主体地位,是否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否知道了学生方法的习得。
要开展基于合作理论的“学习共同体”学习活动
五、让核心素养落地,要创新教学模式与课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头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从而师生之间达成共识、共享、共进,是吸纳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体现以下特征:意识教学的综合性与完整性,二是教学程序的项目性和可操作性,三是教学过程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并存。作为教师,站在革新的立足点,就得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处理好发展智力与培养创造力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教学于课外学习的关系,处理好动机教学与目的教学的关系。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得从教学目标的设置、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课堂实践性功能的发挥等方面加以改进,并逐步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从学科本位走向学生生长;重构适切的教学内容,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设计精当的教学过程,从线形环节走向向心结构;探寻“素养-养成型”教学模式 ,从接受训练走向自主建构。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紧紧抓住几个教学关键——
关键一:激趣为先,习惯为重,着力培养学生乐学热情。
关建二:创新学法,学中悟学,着力培养学生善学能力。
关键三:三位一体,推进阅读,着力培养学生悦读素养。
关键四:强化实践,科学训练,着力培育学生语用能力。
关键五:面向全体,整体提高,着力培育学生发展后劲儿。
这本书的第四个专题是关于智慧课堂的建构。这一专题立足于信息时代,开启了以培育“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等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为目的新型学习范式。文章指出,以实现智慧教育理念和培养学生指挥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智慧课堂具有“三融合”的特点,即自主建构与协作分享相融合、个性思辨与多元探究相融合、实时评价与科学延展相融合。基于网络智慧与现实智慧深度融合的智慧学习课堂的应“云”而生,无疑给我们教师提出新的挑战:科学技术的更新、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更有待提升;数字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深度融合,教师的学习是当务之急。为了智慧课堂的“生成场”,且学且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