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小学阅读教学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
(2017-11-16 00:34:44)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示范引领 |
用阅读滋养生命
【前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育同仁:大家好!
感谢局领导的信任,让我有此机会就梅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与大家进行交流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用阅读滋养生命》。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享我校的一些做法或想法:
一、确定立场,依据《标准》,让阅读成为一种导向
二、基于学生,基于发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三、搭建平台,多元整合,让阅读成为一种态势
四、坚持阅读,携手同行,让阅读成为一种品质
【正文】
阅读,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词,一种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习惯行为。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而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就大教育观理念下的学校教育管理而言,阅读是品质教育提升的需要,是核心素养入梦中国教育梦的需要,是孩子们童年幸福的需要,是滋养生命成长的需要。那么,如何落实阅读目标?如何实施有效阅读教学?我们努力践行的是:
一、
坚持一个立场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立场与方向很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阅读是重点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占主体地位。这一点是由它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决定的。语文阅读不仅是学习阅读,更多的是承担着课标中识字、写字、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所以课文是教科书的主题内容,在课时占有上也是最多的,占比例3/5到3/4。教学内容的主体性必须有教学地位来保障。因此,学校在每学期之初的语文教师课表中除了开足课时以外,都会安排一节阅读课供语文教师灵活开展阅读活动,并要求语文教师要做到:坚持“课文阅读第一”的立场,关注课文阅读的全面主体性,内容上不能随意删减,只能有机整合。不能做选择性阅读,只能有拓展阅读;方式上可以是学生“自己喜欢的”、多元化的,并实行课内得法、课外拓展,在课文阅读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严守一个依据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依纲据本是基本。《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我们工作的“纲”与“本”。我们要严守的一个依据就是各学段的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并在不同学段有阶段阅读目标。我们利用教研会与校本培训,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段目标设计课时教学目标,以年段目标为航向,把握各年级段的教学重点,有效实施阅读教学。
二、
最好的阅读要以学生为本。阅读教学是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既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潜质,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构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成功的教育,习惯先行。
召开家长会,让好习惯为阅读导航
用好教材,为孩子打开阅读之门 语文教材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范本。我们要求教师合理利用语文教材,实施多元阅读法,让学生在课内阅读中习得方法。如,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的方法指导上,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以下方法:一是依据课题把握课文内容,二是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来把握课文内容,三是主关键词句把握段的意思,再串联段意感知课文内容。有经验的老师已形成了经典课文的教学模式:课文学习→原文对比阅读→阅读作家其他经典作品(读整本书)。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学习阅读、参与阅读,习得方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能力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为更好的自主阅读打开了方法之门,也为更有效的阅读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整合资源,同步阅读,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大家都知道,要想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唯一的方法就是多阅读。许多专家都提倡海量阅读。我校根据自身实际,要求教师们努力做到的是加快进度学课文,在坚持用好教材的基础上用好同步阅读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为人教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编印出版的同步阅读教材,分别是《小熊过桥》《春天的图画》《金色的小船》《花的学校》《落满霞光的竹林》《草叶上的歌》《千纸鹤》《百合花开》《走进书里去》《童年的玩与学》《倾听鸟语》《理想的风筝》等,这些教材里的文章篇目与本年级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相对应,我们的老师将这两本教材有机结合,或在课文教学中实施链接阅读,或布置课外阅读(如每晚的睡前),并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进行阅读分享。通过实际意义上的“同步阅读”,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有提高了薛恒的阅读能力,还帮助学生不知不觉的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
经典诵读,落实“常规”,拓展孩子们的阅读视野
开放图书馆,分班借阅,为孩子提供阅读机会
三、搭建平台,多元整合,让阅读成为一种态势
走进教材,我们巧用教材,整合资源;走出教材,我们搭建平台,开发资源。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读书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态势,活动的开展不可少。一方面,我们将阅读、诵读 与“六一”“元旦”等节庆活动相联系积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曾先后开展过“多彩六一,书香飘溢”经典诵读活动、“爱上阅读汉字书写大会”、“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并与新华书店联系,组织动员学生“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另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参与县、市级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并取得一定的好成绩:在安庆市2014年“阅读正能量,描绘中国梦”暑期读书征文活动中,我校范昕、江方泉同学荣获三等奖;2016年,我校余紫仪同学在《中华魂》读书活动中所撰写的作文《诚信不“断电”》获优秀作文奖;多年来年,我校学生曾多次在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中多次获奖,有多名语文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县市获奖或在教育期刊发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现在,我们提倡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还要跟上孩子们的节拍,与孩子一起阅读,提倡老师与家长携手共同陪孩子一起阅读。我们要让阅读成为一种“绿遍山原白满川”的欣欣向荣之势。
四、坚持阅读,携手同行,让阅读成为一种品质
阅读是品质教育提升的需要。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率先阅读,提升专业素养;作为学校,要“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和谐校园 ,创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我们深知,在阅读教学的路上,我们还只是摸索,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不断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我们深知,为了提升我们的教育品质,我们就必须走“大阅读”之路,与家庭牵手,营造“好环境”,用阅读陪伴孩子成长,与主管部门牵手,设立“好课程”,用阅读滋养学生心灵; 为师生搭平台,提升师资队伍, 组织“好评价”, 以活动促养习惯,以阅读滋养生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且学且行。
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