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公开课说课稿
标签:
365教育 |
分类: 示范引领 |
一、说教材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课文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主要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写成了这篇内容生动、具体的文章。
二、说目标
根据中年级段抓住重点词语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文章内容的训练目标,联系本课文章内容的特点,确定本课教学将建构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课型。因此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认识四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理解“赏心悦目”、“工笔”“速写”等词的意思。
(2)抓住描写聋哑青年外貌描写和看鱼、画鱼的句子进行表达训练。
2、能力目标:
(1)有目的的进行课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人物的写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精神,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以及侧面描写,体会聋哑青年看鱼、画鱼的忘我与专注,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三、说方法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立,将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情境创设法
3.读写结合法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设计教学环节如下:
(一)抓线索,检查预习。
1.先读课题,引导质疑“鱼游到了纸上”,抓“游”这条线索,读句识字。首先,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含“游”的句子读一读;再师生合作读“游”句。初步感知课文大致内容。
2.通过创设情境识字,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通过预习资料的交流,理解“清澈见底”“工笔细描”“速写”等词。
3.在所学的词语中选取若干词语,串说课文内容。
(二)抓线索,整体感知课文
1.以“游”创境,于玉泉边认识“青年”。通过外貌描写,感知青年的阳光、自信。
2.抓“举止特别”,理解青年的特殊身份——聋哑人。
3.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通过作者的动作语言感知青年的特殊身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教学中的重点——感知青年看鱼、画鱼的“忘我”、专注与执着,体会青年勤奋认真、坚持不懈的精神;体会感知作者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所包含的敬佩之心,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与细致描写方法;理解“游到了心里”的意思以及它和“游到了纸上”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一)听记词语,串说课文大致内容。
1.花港
2.布置阅读任务:这篇课文中的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二)聚焦“特别”,体会青年“忘我”。
1、青年的“举止特别”表现在哪儿?读句为证
抓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体会到青年作画全神贯注,相机理解“一丝不苟”的意思,体会青年作画不马虎;抓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体会青年把鱼画活了,真是画技高超;抓住“有时…‥有时……”体会到青年作画聚精会神、一丝不苟。
抓住“太阳快下山”“可青年还在画鱼”“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体会到青年执著的精神。
作者通过什么方法来写他的特别?(神态、动作、语言)
(三)追求多元,指向表达。
1、在听记词语,“串”中表达。
2、在理解词语,“换”中表达。
3、在补白句段,“填”中表达。
5、在课后拓展,实践中表达。
(1)继续完成小练笔 。
(3)观察自己最敬佩的一个人的外貌、动作、神态,感受他(她)的内心世界。
五、说板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