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关注每一个幼儿
(2016-12-24 08:20:21)
标签:
教育 |
案例一: 早晨我站在门口迎接孩子入园。 张一喃小朋友来了,当她和爸爸再见时突然问:“爸爸,你给我拿药了吗?”爸爸说:“哎呀!我忘了,你也没啥病,不吃药也行。”一喃有些不高兴地说:“李沐坤天天吃药、孙海洋也天天吃药,明天别忘了给我带药!”他爸爸点点头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邓涵小朋友来了,她高兴地把一个小纸包递给了我并对我说:“老师,我也带药了。”他妈妈跟在她身后悄悄对我说:“这几天也不知道怎么了,邓涵总是让我带药,不带就不来,所以我就给她带了一片钙片。” 分析及解决: 人最需要的是重要感的获得。重要感是指的自身在社会、家庭中所受到的关注。社会人离不开社会这个集体,离不开与人交往,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里,在这个群体里,你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关注,就是重要感的获得,孩子们更需要获得重要感。这两件事,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们为什么都要带药呢?无非是想让老师多关注他们一些,因为对于那些生病的孩子老师会多几分关爱,尤其是服药时多了一次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在班中老师往往会注意两种孩子:一种是各个方面发展比较出色的孩子;另一种就是能力较弱或者比较淘气的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老师注意到自己,老师的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情。孩子们是多么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呀!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话,都能给孩子带来欣喜,早上,孩子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老师及时送上一句真诚地赞美:“你的衣服真漂亮”“你今天真棒!”孩子们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好,她会认真地做每一件事,因为,老师关注到他了,老师非常喜欢他。用积极的评价发展幼儿的自尊感。教师在儿童的心目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希望教师关注与称赞自己,要求教师关心与重视他。于是,我找到张一喃和邓涵说:“老师很喜欢你们,一喃英语学得棒,邓涵唱歌唱得好,但是小朋友没病却随便带药就不好了,以后不生病的时候就不要往幼儿园带药了,好吗?”她们两个听完我的话高兴的点头笑了。从此,班上不再有无病乱带药的事情发生了。我们要用赞赏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和鼓励。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教师要在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教师在于幼儿的接触中,要通过积极的带鼓励性的语言,对幼儿的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性手势以及身体接触,使幼儿有一种被重视感和接纳感,沐浴在温馨和谐的气氛里。我理解这些想带药的孩子,同时也要感谢他们提醒了我,一定要关注每一个孩子,老师的眼神、动作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感到老师对他们的爱! 案例二: 自选活动时,孩子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我站在了吴晗颖的后面看她搭的积木,我被她漂亮的积木吸引了,正当我表扬含颖并要加入含颖的搭建行列时,折纸区的佳伟却捂住自己的耳朵怪叫一声,我很生气地走到佳伟面前问他:“佳伟,你总是这样怪叫会影响别人的。”佳伟有些不高兴,他对我的话好像并无多大反应,他只是拿着手里着的小狐狸来回乱晃,他手里的小狐狸也很漂亮,虽然我因为他刚才的怪叫有些生气,但我还是表扬他说:“你今天折的小狐狸很漂亮。”佳伟得意地笑了。 分析及解决: 《纲要》中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入园前,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耐心、细心和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对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更应 以“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同样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孩子有自己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我们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招人担心。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系统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们的缺点得到抑制。 我突然想起:每次自选活动我很少关注佳伟做些什么,而佳伟也都会因为“表现不好”而挨老师批评,难道佳伟的“表现不好”也像孩子想带药一样: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在以后的自选活动时间我总是看一看佳伟的活动,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表扬,佳伟真的没有再发出“表现不好”的怪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承认幼儿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幼儿有发展自我的潜能,而不能仅以动手能力、智力水平衡量评价幼儿。教师对幼儿应一视同仁,并能因人施教。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截然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首先要接纳每一个孩子,喜爱他们关心他们,并能针对幼儿的差异,施加有益的、有差别的影响。在幼儿园中还存在着非公正、非客观对待幼儿的现象:有的教师只偏爱熟人的孩子,有的只偏爱干净漂亮的,更有甚者依据家庭情况来权衡对幼儿的态度。幼儿教师只有对幼儿一视同仁,并能因人施教,才能激发每一个幼儿热爱、尊重教师的源泉,才能构建优良的师幼关系。 我们要善于用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关注与赞扬,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如同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赋予幼苗自信和上进的力量。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直投向个别孩子,势必会挫伤“陪衬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对老师对班级的情感会随之淡化,甚至厌烦老师以致影响孩子的入园情绪和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给每个孩子表现的机会。 幼儿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促进每个幼儿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对幼儿的发展负责是教师的首要任务,特别是要培养幼儿积极、健康得人个,所以教师必须对幼儿和幼儿发展做出必要的承诺。关心幼儿,热爱幼儿;这是对幼儿和幼儿发展承诺最基本的方面。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关心和热爱幼儿,并且热爱每一位幼儿,因为爱是每一位幼儿成长的最基本前提和需要。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的爱是普遍而广泛的,需要将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可能招人喜欢和不招人喜欢的幼儿,并保证他们受到同等的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平等对待与尊重幼儿;这既是幼儿的权利和成长需要,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榜样和教育。 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特点,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差异是正常的,并且充分重视和尊重幼儿的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每位幼儿都是有其特长、天生与优势的地方,教师要为每位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为每位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并提供积极、适时的反馈,既帮助幼儿充分认识他们自己,又锻炼、增强他们的优势和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