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核心期刊《学前教育》读后感

(2017-02-24 10:27:53)
分类: 学习情况

    在《学前教育》(2016.09期)上读到一篇文章《记我园大班幼儿每日登山活动》,深有触动。这是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幼儿园,这所幼儿因为历史原因,几经搬迁,分设两部,其中大班部是由小学改建而成,空间小、设施差,尤其是户外活动捉襟见肘,非常局促。这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们幼儿园在老城区,在四周高楼的包围下,户外活动场地有限,想要开展什么大型户外活动就是不可能,这成了我们幼儿园的一大硬伤。但石梅小学幼儿园有一个便利条件,那就是他们大班坐落于号称“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南麓,出门不到一分钟便可进入美丽的虞山国森林公园。如此宝贵的地理资源就让幼儿园的领导和老师勇敢地带着孩子们迈出去,每天带着孩子们在蓝天下、树木间、石阶上攀登,探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释放着最鲜活的生命力。在4年多的尝试中,“每日登山”已成为石梅小学幼儿园的特色活动之一。

    说实在的,带着孩子们走出去,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首先需考虑到的是安全问题,毕竟是在登山活动,有别于园内的户外体育活动,跌了、磕了怎么办?孩子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能否适应登山活动?我们园每次到郊游时节,总是想把孩子们带到户外去感受大自然,但繁多的报批手续常常让我们心生怯意。石梅小学幼儿园从恰当的家园沟通、合理的保护措施、适合的攀登路线三个方面进行了前期的协调工作,她们郑重地发了“告家长书”,向家长们宣传了登山活动的积极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征集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支持。对于家长们担心的安全问题,她们每个孩子配备了保护装备如安全帽、护腕、护膝、护肘等,每次登山都穿戴整齐,其次除了老师和保健医生外,每个班招募家长志愿者同行,这次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亲身感受,消除了家长的顾虑,更能体会到孩子们的快乐。幼儿园事先进行规划,初期,选择相对较为平坦、距离较近的一段进行适应性尝试,之后,渐渐转换路张,尝试相对陡一点的山路,并将攀登距离拉长。经过细致周密的工作,登山活动成了每日活动的一个常规项目,列入了幼儿园大班年龄段孩子的课程表。

    每周穿行在山林间的登山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动作的发展与身心的愉悦,同时,丰富的虞山自然资源也成了石梅小学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这与国内外一些教育家所倡导的“生活教育”“自然教育”不谋而合,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把森林、草地做为孩子们学习的课堂,提倡孩子们进行劳动教育。在每日的登山活动中,不光是孩子们愉悦,我想作为教师也是快乐愉悦,每天和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徜徉在风景秀丽的自然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入眼的都是风景如画,和孩子们感受四季的更迭,和孩子们体验户外运动的快乐,教师的情怀也是开放的、自由的。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在孩子们的眼里每天都会有新奇的事情发生,昨天走过的小路今天路旁开花了,春天来了树林里的鸟叫声多了,雨后的草地上有很多的露珠等等,这无形中又给教师和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生成课程的资源。石梅小学幼儿园也在丰富的拓展活动中让孩子们有所成熟与收获。他们将登山活动与科学探索活动交融,既有持续性的又有即时性的。持续性的探究活动,如冬天快到了,孩子们用给树木做标记的方式来感知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孩子们带上三种颜色的丝带,给认为是常绿树的树干绑上绿色丝带,落叶树的树干绑上红色丝带,无法确认则绑上黄色丝带,下次登山时再来确认这些树究竟是常绿树还是绿叶树。又如,春天来了,老师会组织孩子人每周对登山途中选定的某个植物进行定点、定时多次观察及记录,从而直观、动态地了解它生长的点滴变化和真实过程,感受生命的神奇力量。即时性的户外探索活动多种多样,例如,孩子们会带上挖土工具,到山坡上挖泥土、玩泥土,在玩中认识泥土的特性;在泥土中找小虫,感知小虫过冬的方式;通过找蚯蚓来了解蚯蚓生长生活的环境等等。原有的一些科学活动的实施场地都由教室或园内转移到了园外的大自然中。这些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得来的经验在室内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孩子们亲历过程、积极体验,不仅乐趣无穷,也养成了一种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在登山途中还可以进行数学游戏活动,数台阶、数树木、用捡来的树叶进行群数游戏、合抱测量大树的周长、对山石各种形状的观察、对自然物的点数、分类、统计等,在孩子们在快乐学数学。虞山上秀丽的风景,变幻的景色,给孩子们又是美的熏陶。在观察、感受了虞山上树林的特点后,孩子们在绘画作品《树林》中有了实物的观察,孩子们就能表现树林的远近、疏密、大小了,虞山上捡拾的众多落叶可以粘贴、拓印、拼接等等,带上工具去虞山写生肯定也是孩子们极其喜欢的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大自然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儿童发现的越多,因思维获得快乐感越强,他们就会感到未知的越多,因而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这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现象?于是孩子的精神力量就越执着地专注于求和和解惑。”城市规模越来越宏大,绿色生活越来越渴望,那一片“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的草地离我们生活还有多远?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的景色我们的孩子们何时能感受得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