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教改方案
(2016-06-03 15:19:42)分类: 科研任务 |
桐城市实小幼儿园是安庆市示范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新建于2000年,环境优美,设施设备齐全,保教科学,管理规范,是一所融儿童化、教育化、艺术化、趣味化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幼儿园。幼儿园有8个教学班,300余名幼儿,教职工34名,是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湛、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学习型、创新型、科研型的青年教师队伍。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我们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创新,才能让教育行为更好地结合时代、结合生活。
一、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确立
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建立在幼儿园多年的幼儿教学实践基础上,在已有的办园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我们园在多年的办园实践中,形成以“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幼儿园课程指导》指出:“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幼儿园课程内容应是综合的,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之间产生联系,以促进幼儿的经验迁移,使幼儿园课程既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又不是分割的、孤立的,使幼儿园课程真正对幼儿产生整体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以教研组为载体,进行课程研讨活动,注重教研组的实效性,发挥教研组的引领作用,形成以幼儿为本的课程理念,注重关注幼儿主动的、真实的体验,关注幼儿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的课程设计,构建以渗透、开放为主的课程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
在我园课程分成两大版块,一块是共同性课程,一块是园本课程。在对共同性课程进行内容选择和编制时,始终坚持面向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原则,我们以领域为主线,以主题为暗线,参考安少版教师用书和南师大版教师用书,选择那些对群体中大部分个体有意义的、容易被接受的内容,同时考虑到本园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园本课程是本园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和本园实际,设计组织的一些课程。如:“我爱家乡话”中,选择一些当地的儿歌、童谣进行活动设计,并渗透在一日生活和区域活动中,“家乡美”主题中,在小班开展“桐城是我家”系列活动,在中班结合语言、艺术、社会领域设计了“家乡的桥”“家乡的特产”等系列活动,在大班组织了一些参观活动,结合人文知识,开展“六尺巷的传说”等相关活动。园本课程的研发注重领域间的渗透、注重活动中的渗透、注重社区资源的渗透。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首先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需要。幼儿的生活,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儿童的生活中,世界是“灵动性的、情感性的”,一切东西都与人一样,有眼、有嘴、会说话。。在幼儿的生活中,需要的是同情、关爱、合作和谦让,他们需要以自己的方式去认识世界。我们主张以幼儿为本的教育,关注的是幼儿的需要。因此,不管是预设主题还是生成主题都应该考虑我们的孩子究竟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点去寻找合适他们的主题素材,而绝不是以教师为中心预设主题去“套”孩子。幼儿的生成活动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我们深入地去研读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内在诱因,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让孩子参与课程的构建中来,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其次,教师集体研讨,保障课程内容的具体可行。由于学前儿童常常是以他生活环境中的某个切入点引发他注意和兴趣的事物来激起他探究学习的,因此,每个主题的系列活动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儿童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加以扩充、调整或创造。通过“一课三研”,来促进活动设计的完善。同一年级组,商讨同一主题下的某一活动设计,从目标到环节的组织先进行集体研讨后,再在平行班级一研修改二研修改三研定稿,形成较完善的活动设计。通过“研”主题 ,寻找适宜的课程模式。在教研组会议上,先对教材主题进行学习领悟,分析主题下所包括的内容,哪些内容可以实践操作的形式完成,哪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区域中,哪些内容可以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实施,哪些内容可以利用家长资源实现,然后以收集、制作教具、学具,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兴趣、参与情况、理解程度、关注热点、发展情况,研究孩子们的日常活动,从中领悟他们发展的一般特点并发现其中的个别差异。然后老师把观察到的情况作为设计“教育策略”的基础,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采用“教育者先受教育”、“先向教育对象学习,然后向他们施教”的方式进行备课研讨,促进课程的落实。再次,发挥家长资源,优化幼儿园课程。家长作为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他们的支持与态度将决定主题活动开展的效果,是幼儿园值得挖掘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开展主题课程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教师共同学习、成长,多渠道获取课程资源,进而优化课程。家长不但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也是重要的教育者。在主题课程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材料、图片以及相关知识经验收集工作,鼓励家长共同参与主题区域、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同时,我们充分发挥不同家长的职业、爱好等优势,引导家长助教进课堂等,开阔了孩子的视野,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利用家长开放日、组织家长助教等,引导家长参与到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来,并鼓励家长发表看法,使家长了解了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了解了孩子活动情况,从而使家园配合更加紧密,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幼儿园课程的管理
我们形成以园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领导小组,引领课程理念的落实、课程实施中的保障工作、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拓展教育资源工作,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体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提高教师设计组织活动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效率,梳理总结研究的规律和经验。课程评价组主要由园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园内教师组成,定期根据评价对象、目的、内容和评价方法对幼儿发展、教师发展及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我们根据课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家长工作制度、教研工作制度、课程资源管理制度、园本教研制度等等,确保课程在幼儿园实施行之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的课程也是在摸索中前进,还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往往缺乏全局性、前瞻性,难免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我们也各领域间的渗透上仍有仍有松散和形式化的问题,我们会在实践中前进,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设计适合本园实际和本地实际的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