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学设计(程艮凤)
(2015-05-20 14:34:26)分类: 公开教学 |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预案
桐城市实验小学 程艮凤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66-6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五年级《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已经学会了通分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必要性,教材安排了折纸活动,将计算课教学置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接着,又提出了估一估与算一算的要求,并用两种提示性的算法,说明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思考方法。对于异分母分数的减法,教材则直接呈现了计算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能直接进行减法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一)本校艺术节手工制作欣赏。
折纸不仅可以制作出许多美妙的工艺品,折纸里还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板书:折纸)
(以孩子们欣赏自己制作的折纸作品开始本节课,不仅心情愉悦,还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这里会藏着哪些数学知识呢?)
出示信息:
小红用一张纸的1/2折一只小船,小明用同样一张纸的1/4折一只小鸟。
淘气用一张纸的1/8折了一只飞机,笑笑用一张纸的1/8折了一多花。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什么问题呢?
如:小红和小明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整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提问你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预设:1/8+ 1/8预设1/8+1/4来1/2+1/4: ……2。1世纪教育网
(三)哪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
(通过分类,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既在情境中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
[来(四)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我们已会做,那么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又怎样计算呢?
板书: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二、
(一)初步感知,直觉猜测并质疑。
(1)猜测:这是一道分数加法(1/2+1/4),你大胆猜测一下,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学生猜测,了解学生的想法,便于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基础之上。)
(2)估算:通过估算,你能判断哪些算法是错误的吗?
(通过估算,不仅可以判断有的猜测是错误的,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3)质疑:科学探究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开动脑筋深入地再想一想,3/4对吗?
(通过质疑,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
(二)深层体验,利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它究竟等于多少呢?
你能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测吗?
(将问题抛给学生,给足时间进行自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地精神,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互动交流 ,展示算法。
1、学生汇报、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
预设的方案:折纸、画图形、直接通分、化成小数等。
(学生在展示、交流中,感知算法多样化,开拓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
2、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突出“转化”思想,优化算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思路却差不多,都是(转化)。
这些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儿吗?
(1/2转化为2/4)
为什么要这样做?
转化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板书:通分)
(揭示这些算法的本质:都是先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减。)
3、课件再次演示转化过程。
4、单项训练。
1/8+1/4
(相同类型题目的练习,为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
(四)总结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五)完成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实现方法的迁移。
你能像加法一样,用“通分”这种方法计算出这道减法的结果吗?(1/2—1/4)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一)试一试。
3/4+5/8
(二)做一做。
估计下列哪些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1、1/2
(三)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艺术节还表演各种节目,其中:
舞蹈类占2/5
请你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智慧屋
()+()=11/12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和是11/12
(多层次地练习,不仅巩固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而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同学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自己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