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

(2020-10-27 06:42:05)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一)
  最近,读了一组系列的文章“诗意中国---寻访《诗经》的山、水、植物”,多位作者分头寻访了黄河、淮河的有关地区,寻访了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河南的淇水、山东的大汶河、湖北的汉江等这些水;寻访的山有:山西南部的首阳山、陕西西安南部的终南山、山东的泰山和徂莱山、湖北的桐柏山和大洪山;寻访的植物有:青檀、漆树、梓树、桑树、麦子等。我不禁想到,也应找一找《诗经》中谈到的动物。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经历的山、川、动植物以及有关的故事,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种种爱好对比,我们和先辈差不多还在一块儿。
  《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这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内包括的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颂则与祭祀一类的事情有关。这里,只说一说“十五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为了说明情况,引用了《诗经.国风》中的有关句子,并加了必要的注释。
  一,“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儿在黄河中的小洲上,叫声关关。(雎鸠是古代的一种鸟,有人把它说成鱼鹰。)
  2,“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e)。---黄鸟飞翔着,都飞落于灌木上头,叫得很和谐。(黄鸟,不是黄莺儿,也不是黄鹂儿,黄鸟就是黄鸟。)
  3,“卷耳”:陟(zhi--登高)彼崔嵬,我马虺隤(hui tui--疲劳的意思)。---登上那个高山啊,我的马儿很疲劳。(卷耳是一种菜)。
  4,“螽斯”:螽斯羽,诜诜(shen)兮。---螽斯儿张着翅膀,很多很多啊。(螽斯吃庄稼,是一种害虫,但不是蝗虫。诜--众多。)
  
  二,“国风.召南”。
  1,“雀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喜鹊筑了巢,鸠偏要来住。(鸠有斑鸠、雉鸠,有的译为斑鸠或杜鹃。)
  2,“草虫”:喓喓草虫,趯趯(ti,跳跃)阜螽。---蝈蝈儿叫个不停,野地的蚂蚱跳跳奔奔。
  3,“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何能啄穿我的房屋?谁说老鼠没有利齿,为何能穿透我的墙?
1,“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2,“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野鸡,飞呀飞,翅膀悠然扇起来。
  3,“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野雉鸣。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济河水满白芒芒,野鸡不断有叫声。群雁鸣叫声和谐,旭日渐渐东方升。
 
  四,“国风.卫风”。
  1,“硕人”:施罛岁岁,鳢鲔发发。---呼呼撒大网,鳢鱼鲔鱼稀里哗啦游进来。(罛,读gu,大鱼网)。
  2,“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在那淇河的堤坝上,有只狐狸慢慢行。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二)
  五,“国风.王凤”。
  1,“君子于役”: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 . 羊下来。---何时能回来呢?鸡已进窝休息了。太阳快落山了,牛 . 羊也从坡上下来了。

  六,“国风.齐风”。
  1,“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破破烂烂的捕鱼竹网张在堤坝上,鲂鱼、鳏鱼啊,自在地游玩。(笱,读gou,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
  七,“国风.唐风”。
  1,"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跑到屋子里来住了,一年也快到头了。(聿,语助词,无什么含义。)
  2,“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鸨鸟儿沙沙地拍着翅膀飞,都落在丛生的栎树林子上。(鸨,是类似雁的鸟,不是野雁,也不是大雁。栩,有人说是柞树,有人说是栎树。)
  八,“国风.曹风”。
  1,“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的羽毛真漂亮,就像穿着楚楚动人的衣裳。
  2,“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有七个孩子啊。
  3,“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鹈鹕站立在堤坝上,并没有弄湿它的翅膀。
  九,“国风.豳风”。
  1,“七月”:四月秀萋,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四月芦苇长得很茂盛,五月知了叫起来了。五月螽斯儿走动起来,六月纺织娘张起了翅膀。
  2,“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啊鸱鸮,你已经抓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该再破坏我的窝了。(鸱鸮,读chixiao,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
  3,“东山”:蜎蜎者蝎,燕在桑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鹳鸣于垤,妇叹于室。仓庚于飞,熠耀其羽。---野蚕在慢慢爬行,伏在野外的桑林上。潮虫儿在屋子里爬动,小蜘蛛在房子里结网。鹳鸟在土堆上鸣叫,怨妇在家里叹息。黄鹂儿在翩翩飞,羽毛 闪亮有 光辉。 
  4,“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向前跑,就踩着自己下巴的赘肉;它向后退,就踩着自己的尾巴。(疐,读zhi,意为“跌倒”或“遇到障碍”。成语“跋前疐后”意为“进退两难”)。
  《诗经.国风》 160首民歌中,谈及的动物有40余种。其中家畜有马、牛 、羊、鸡、猪,却没有狗,是不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还没有养狗? 野兽中有狼、狐狸、獐子、鹿、野猪、兔子,却没狮子、老虎。鸟类涉及的就很多,这与《国风》 中多是爱情诗有关。诗中还说到几种鱼,有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一)
  最近,读了一组系列的文章“诗意中国---寻访《诗经》的山、水、植物”,多位作者分头寻访了黄河、淮河的有关地区,寻访了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河南的淇水、山东的大汶河、湖北的汉江等这些水;寻访的山有:山西南部的首阳山、陕西西安南部的终南山、山东的泰山和徂莱山、湖北的桐柏山和大洪山;寻访的植物有:青檀、漆树、梓树、桑树、麦子等。我不禁想到,也应找一找《诗经》中谈到的动物。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经历的山、川、动植物以及有关的故事,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种种爱好对比,我们和先辈差不多还在一块儿。
  《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这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内包括的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颂则与祭祀一类的事情有关。这里,只说一说“十五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为了说明情况,引用了《诗经.国风》中的有关句子,并加了必要的注释。
  一,“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儿在黄河中的小洲上,叫声关关。(雎鸠是古代的一种鸟,有人把它说成鱼鹰。)
  2,“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e)。---黄鸟飞翔着,都飞落于灌木上头,叫得很和谐。(黄鸟,不是黄莺儿,也不是黄鹂儿,黄鸟就是黄鸟。)
  3,“卷耳”:陟(zhi--登高)彼崔嵬,我马虺隤(hui tui--疲劳的意思)。---登上那个高山啊,我的马儿很疲劳。(卷耳是一种菜)。
  4,“螽斯”:螽斯羽,诜诜(shen)兮。---螽斯儿张着翅膀,很多很多啊。(螽斯吃庄稼,是一种害虫,但不是蝗虫。诜--众多。)
  
  二,“国风.召南”。
  1,“雀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喜鹊筑了巢,鸠偏要来住。(鸠有斑鸠、雉鸠,有的译为斑鸠或杜鹃。)
  2,“草虫”:喓喓草虫,趯趯(ti,跳跃)阜螽。---蝈蝈儿叫个不停,野地的蚂蚱跳跳奔奔。
  3,“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何能啄穿我的房屋?谁说老鼠没有利齿,为何能穿透我的墙?
1,“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2,“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野鸡,飞呀飞,翅膀悠然扇起来。
  3,“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野雉鸣。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济河水满白芒芒,野鸡不断有叫声。群雁鸣叫声和谐,旭日渐渐东方升。
 
  四,“国风.卫风”。
  1,“硕人”:施罛岁岁,鳢鲔发发。---呼呼撒大网,鳢鱼鲔鱼稀里哗啦游进来。(罛,读gu,大鱼网)。
  2,“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在那淇河的堤坝上,有只狐狸慢慢行。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二)
  五,“国风.王凤”。
  1,“君子于役”: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 . 羊下来。---何时能回来呢?鸡已进窝休息了。太阳快落山了,牛 . 羊也从坡上下来了。

  六,“国风.齐风”。
  1,“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破破烂烂的捕鱼竹网张在堤坝上,鲂鱼、鳏鱼啊,自在地游玩。(笱,读gou,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
  七,“国风.唐风”。
  1,"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跑到屋子里来住了,一年也快到头了。(聿,语助词,无什么含义。)
  2,“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鸨鸟儿沙沙地拍着翅膀飞,都落在丛生的栎树林子上。(鸨,是类似雁的鸟,不是野雁,也不是大雁。栩,有人说是柞树,有人说是栎树。)
  八,“国风.曹风”。
  1,“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的羽毛真漂亮,就像穿着楚楚动人的衣裳。
  2,“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有七个孩子啊。
  3,“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鹈鹕站立在堤坝上,并没有弄湿它的翅膀。
  九,“国风.豳风”。
  1,“七月”:四月秀萋,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四月芦苇长得很茂盛,五月知了叫起来了。五月螽斯儿走动起来,六月纺织娘张起了翅膀。
  2,“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啊鸱鸮,你已经抓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该再破坏我的窝了。(鸱鸮,读chixiao,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
  3,“东山”:蜎蜎者蝎,燕在桑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鹳鸣于垤,妇叹于室。仓庚于飞,熠耀其羽。---野蚕在慢慢爬行,伏在野外的桑林上。潮虫儿在屋子里爬动,小蜘蛛在房子里结网。鹳鸟在土堆上鸣叫,怨妇在家里叹息。黄鹂儿在翩翩飞,羽毛 闪亮有 光辉。 
  4,“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向前跑,就踩着自己下巴的赘肉;它向后退,就踩着自己的尾巴。(疐,读zhi,意为“跌倒”或“遇到障碍”。成语“跋前疐后”意为“进退两难”)。
  《诗经.国风》 160首民歌中,谈及的动物有40余种。其中家畜有马、牛 、羊、鸡、猪,却没有狗,是不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还没有养狗? 野兽中有狼、狐狸、獐子、鹿、野猪、兔子,却没狮子、老虎。鸟类涉及的就很多,这与《国风》 中多是爱情诗有关。诗中还说到几种鱼,有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一)
  最近,读了一组系列的文章“诗意中国---寻访《诗经》的山、水、植物”,多位作者分头寻访了黄河、淮河的有关地区,寻访了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河南的淇水、山东的大汶河、湖北的汉江等这些水;寻访的山有:山西南部的首阳山、陕西西安南部的终南山、山东的泰山和徂莱山、湖北的桐柏山和大洪山;寻访的植物有:青檀、漆树、梓树、桑树、麦子等。我不禁想到,也应找一找《诗经》中谈到的动物。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经历的山、川、动植物以及有关的故事,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种种爱好对比,我们和先辈差不多还在一块儿。
  《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这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内包括的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颂则与祭祀一类的事情有关。这里,只说一说“十五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为了说明情况,引用了《诗经.国风》中的有关句子,并加了必要的注释。
  一,“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儿在黄河中的小洲上,叫声关关。(雎鸠是古代的一种鸟,有人把它说成鱼鹰。)
  2,“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e)。---黄鸟飞翔着,都飞落于灌木上头,叫得很和谐。(黄鸟,不是黄莺儿,也不是黄鹂儿,黄鸟就是黄鸟。)
  3,“卷耳”:陟(zhi--登高)彼崔嵬,我马虺隤(hui tui--疲劳的意思)。---登上那个高山啊,我的马儿很疲劳。(卷耳是一种菜)。
  4,“螽斯”:螽斯羽,诜诜(shen)兮。---螽斯儿张着翅膀,很多很多啊。(螽斯吃庄稼,是一种害虫,但不是蝗虫。诜--众多。)
  
  二,“国风.召南”。
  1,“雀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喜鹊筑了巢,鸠偏要来住。(鸠有斑鸠、雉鸠,有的译为斑鸠或杜鹃。)
  2,“草虫”:喓喓草虫,趯趯(ti,跳跃)阜螽。---蝈蝈儿叫个不停,野地的蚂蚱跳跳奔奔。
  3,“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何能啄穿我的房屋?谁说老鼠没有利齿,为何能穿透我的墙?
1,“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2,“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野鸡,飞呀飞,翅膀悠然扇起来。
  3,“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野雉鸣。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济河水满白芒芒,野鸡不断有叫声。群雁鸣叫声和谐,旭日渐渐东方升。
 
  四,“国风.卫风”。
  1,“硕人”:施罛岁岁,鳢鲔发发。---呼呼撒大网,鳢鱼鲔鱼稀里哗啦游进来。(罛,读gu,大鱼网)。
  2,“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在那淇河的堤坝上,有只狐狸慢慢行。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二)
  五,“国风.王凤”。
  1,“君子于役”: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 . 羊下来。---何时能回来呢?鸡已进窝休息了。太阳快落山了,牛 . 羊也从坡上下来了。

  六,“国风.齐风”。
  1,“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破破烂烂的捕鱼竹网张在堤坝上,鲂鱼、鳏鱼啊,自在地游玩。(笱,读gou,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
  七,“国风.唐风”。
  1,"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跑到屋子里来住了,一年也快到头了。(聿,语助词,无什么含义。)
  2,“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鸨鸟儿沙沙地拍着翅膀飞,都落在丛生的栎树林子上。(鸨,是类似雁的鸟,不是野雁,也不是大雁。栩,有人说是柞树,有人说是栎树。)
  八,“国风.曹风”。
  1,“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的羽毛真漂亮,就像穿着楚楚动人的衣裳。
  2,“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有七个孩子啊。
  3,“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鹈鹕站立在堤坝上,并没有弄湿它的翅膀。
  九,“国风.豳风”。
  1,“七月”:四月秀萋,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四月芦苇长得很茂盛,五月知了叫起来了。五月螽斯儿走动起来,六月纺织娘张起了翅膀。
  2,“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啊鸱鸮,你已经抓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该再破坏我的窝了。(鸱鸮,读chixiao,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
  3,“东山”:蜎蜎者蝎,燕在桑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鹳鸣于垤,妇叹于室。仓庚于飞,熠耀其羽。---野蚕在慢慢爬行,伏在野外的桑林上。潮虫儿在屋子里爬动,小蜘蛛在房子里结网。鹳鸟在土堆上鸣叫,怨妇在家里叹息。黄鹂儿在翩翩飞,羽毛 闪亮有 光辉。 
  4,“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向前跑,就踩着自己下巴的赘肉;它向后退,就踩着自己的尾巴。(疐,读zhi,意为“跌倒”或“遇到障碍”。成语“跋前疐后”意为“进退两难”)。
  《诗经.国风》 160首民歌中,谈及的动物有40余种。其中家畜有马、牛 、羊、鸡、猪,却没有狗,是不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还没有养狗? 野兽中有狼、狐狸、獐子、鹿、野猪、兔子,却没狮子、老虎。鸟类涉及的就很多,这与《国风》 中多是爱情诗有关。诗中还说到几种鱼,有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一)
  最近,读了一组系列的文章“诗意中国---寻访《诗经》的山、水、植物”,多位作者分头寻访了黄河、淮河的有关地区,寻访了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河南的淇水、山东的大汶河、湖北的汉江等这些水;寻访的山有:山西南部的首阳山、陕西西安南部的终南山、山东的泰山和徂莱山、湖北的桐柏山和大洪山;寻访的植物有:青檀、漆树、梓树、桑树、麦子等。我不禁想到,也应找一找《诗经》中谈到的动物。我们几千年前的祖先所经历的山、川、动植物以及有关的故事,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与我们现在的情况和种种爱好对比,我们和先辈差不多还在一块儿。
  《诗经》是我国古代经典“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这500多年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内包括的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称为“十五国风”,共计160篇。雅、颂则与祭祀一类的事情有关。这里,只说一说“十五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为了说明情况,引用了《诗经.国风》中的有关句子,并加了必要的注释。
  一,“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儿在黄河中的小洲上,叫声关关。(雎鸠是古代的一种鸟,有人把它说成鱼鹰。)
  2,“葛覃”: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jie)。---黄鸟飞翔着,都飞落于灌木上头,叫得很和谐。(黄鸟,不是黄莺儿,也不是黄鹂儿,黄鸟就是黄鸟。)
  3,“卷耳”:陟(zhi--登高)彼崔嵬,我马虺隤(hui tui--疲劳的意思)。---登上那个高山啊,我的马儿很疲劳。(卷耳是一种菜)。
  4,“螽斯”:螽斯羽,诜诜(shen)兮。---螽斯儿张着翅膀,很多很多啊。(螽斯吃庄稼,是一种害虫,但不是蝗虫。诜--众多。)
  
  二,“国风.召南”。
  1,“雀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喜鹊筑了巢,鸠偏要来住。(鸠有斑鸠、雉鸠,有的译为斑鸠或杜鹃。)
  2,“草虫”:喓喓草虫,趯趯(ti,跳跃)阜螽。---蝈蝈儿叫个不停,野地的蚂蚱跳跳奔奔。
  3,“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麻雀没有角,为何能啄穿我的房屋?谁说老鼠没有利齿,为何能穿透我的墙?
1,“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燕子飞呀飞,羽毛长短不整齐。
  2,“雄雉”:雄雉于飞,泄泄其羽。---雄野鸡,飞呀飞,翅膀悠然扇起来。
  3,“匏有苦叶”:有弥济盈,有野雉鸣。雍雍鸣雁,旭日始旦。---济河水满白芒芒,野鸡不断有叫声。群雁鸣叫声和谐,旭日渐渐东方升。
 
  四,“国风.卫风”。
  1,“硕人”:施罛岁岁,鳢鲔发发。---呼呼撒大网,鳢鱼鲔鱼稀里哗啦游进来。(罛,读gu,大鱼网)。
  2,“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在那淇河的堤坝上,有只狐狸慢慢行。
               《诗经.国风》中描述到的动物(二之二)
  五,“国风.王凤”。
  1,“君子于役”: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牛 . 羊下来。---何时能回来呢?鸡已进窝休息了。太阳快落山了,牛 . 羊也从坡上下来了。

  六,“国风.齐风”。
  1,“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破破烂烂的捕鱼竹网张在堤坝上,鲂鱼、鳏鱼啊,自在地游玩。(笱,读gou,是一种竹制的捕鱼工具。)
  七,“国风.唐风”。
  1,"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跑到屋子里来住了,一年也快到头了。(聿,语助词,无什么含义。)
  2,“鸨羽”:肃肃鸨羽,集于苞栩。---鸨鸟儿沙沙地拍着翅膀飞,都落在丛生的栎树林子上。(鸨,是类似雁的鸟,不是野雁,也不是大雁。栩,有人说是柞树,有人说是栎树。)
  八,“国风.曹风”。
  1,“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的羽毛真漂亮,就像穿着楚楚动人的衣裳。
  2,“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有七个孩子啊。
  3,“候人”:维鹈在梁,不濡其翼。---鹈鹕站立在堤坝上,并没有弄湿它的翅膀。
  九,“国风.豳风”。
  1,“七月”:四月秀萋,五月鸣蜩。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四月芦苇长得很茂盛,五月知了叫起来了。五月螽斯儿走动起来,六月纺织娘张起了翅膀。
  2,“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啊鸱鸮,你已经抓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该再破坏我的窝了。(鸱鸮,读chixiao,是一种类似猫头鹰的鸟。)
  3,“东山”:蜎蜎者蝎,燕在桑野。伊威在室,蟏蛸在户。鹳鸣于垤,妇叹于室。仓庚于飞,熠耀其羽。---野蚕在慢慢爬行,伏在野外的桑林上。潮虫儿在屋子里爬动,小蜘蛛在房子里结网。鹳鸟在土堆上鸣叫,怨妇在家里叹息。黄鹂儿在翩翩飞,羽毛 闪亮有 光辉。 
  4,“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狼向前跑,就踩着自己下巴的赘肉;它向后退,就踩着自己的尾巴。(疐,读zhi,意为“跌倒”或“遇到障碍”。成语“跋前疐后”意为“进退两难”)。
  《诗经.国风》 160首民歌中,谈及的动物有40余种。其中家畜有马、牛 、羊、鸡、猪,却没有狗,是不是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 ,人们还没有养狗? 野兽中有狼、狐狸、獐子、鹿、野猪、兔子,却没狮子、老虎。鸟类涉及的就很多,这与《国风》 中多是爱情诗有关。诗中还说到几种鱼,有的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